太空中心改制行政法人 3年招募300人才打造太空產業鏈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今(2023)年1月開始,國家太空中心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,直接隸屬國科會。今(6)日揭牌,蔡總統出席並表示,改制是推動太空產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,未來會和民間攜手打造強韌的太空產業國家隊。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宣告,未來3年會招攬300位各領域人才。
拉開紅布條,現場掌聲熱烈。國家太空中心,從今(2023)年元旦開始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,從國研院轄下單位直接隸屬國科會。6日揭牌典禮,總統蔡英文親自參與。
蔡英文說:「提供更有彈性的制度跟環境,讓發展太空產業的能量更加完備,為太空產業打造更完善的練兵場;台灣的廠商能夠取得更完整的飛行履歷,進而獲得國際的認可。」
總統蔡英文強調,太空是全球新興產業,會和民間合作,讓台灣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。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認為,太空產業進入商業範疇,是近幾年的事,台灣並沒有落後。
吳政忠表示,「那台灣,以台灣過去ICT的這個實力,還有我們太空中心原來的一些技術,應該是完全有機會,在國際間扮演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,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半導體晶片一樣。」
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,「入軌火箭的計畫,那預定設在南部,包括人時地物,都一切照計畫在進行,可能跟南部的一些學校,就是在基本上在台南的高鐵站附近。」
想在台灣打造完整的太空產業鏈,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曾提出「北衛星、南火箭」的願景,目前計畫進行中,但實際位置和相關細節、還沒有明確說明。至於太空產業的發展,「人才」進用也是一大關鍵。
吳宗信說:「轉成行政法人的機會,我們的薪資確實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,預計(未來3年)招收300個太空的東西,不管是衛星、火箭、地面的種種影像處理,它的來源其實更寬,從理學院、數學到整個工學院,機械、電機、電子,你想像到的土木材料,這些專長其實都需要。」
太空中心在國家發射場域等基礎建設、火箭及衛星等技術,以及人才培育等層面布局,期待在世界各國,積極進軍太空領域之際,台灣也不會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