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創13年新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國發會公布了11月的景氣燈號,一口氣衰退6分,來到近13年半的新低點,正式轉為低迷藍燈。而中央大學也發布12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,總指數為59.12點,創下13年又3個月新低。有學者認為,製造業的景氣還沒有落底,而勞動市場也持續惡化,因此明年想依靠內需來撐經濟可能不樂觀。
通膨與升息夾擊下,國人消費信心再受衝擊,中央大學發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9.12點,創今年最低首度跌破60,也是13年3個月來新低。包括購買耐久財、國內經濟景氣、家庭經濟狀況、就業機會、投資股市時機5項指標,都跌破關鍵點。
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提及,「11月的外銷訂單它也是衰退了百分之20幾,有可能會至少會延續到明年的上半年。」
學者表示,美國聯準會尚未改變升息態勢,加上國內出口第3、4季的傳統旺季轉壞,企業經營成本增加,台灣明年上半年企業放無薪假及失業情勢恐惡化,尤其物價上漲,通膨壓力也讓家庭經濟持續惡化。
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表示,「大家知道美國一個飯糰要多少錢現在。我們普通吃的飯糰270塊台幣,這個就告訴大家一件事情,通膨已經來了,台灣也一樣,現在蚵仔麵線或者麵包,這些全部都在漲。物價上漲以後消費信心下降,家庭收入相對也打折了。」
除了消費信心受打擊,國發會27日公布11月景氣信號綜合判斷分數掉到12分,來到近13年半新低點,這也是國內睽違4年,景氣燈號再次亮起低迷藍燈。
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說明,「變燈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批發,批發表現比較不好,然後再來就是出口,因為出口這個的確是因為外在的這個需求比較弱,然後加上廠商要進行一些存貨的一些調整,所以整個需求比較弱的話,它就會影響,出口接著就會影響生產,影響銷售。」
國發會強調國內當前景氣處於外冷內溫,不過隨著美國升息腳步放緩等因素,預估明年第2季開始全球經濟將逐季好轉,可望帶動台灣出口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