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逾51萬孤老宅 北北基宜近32.5萬老人居住自理

隨著人類平均壽命增加,聯合國估算,全世界的人口預計在11月15日達到80億人,更預估明(2023)年印度人口將會首度超越中國。台灣也面臨高齡化問題,內政部最新統計,到今年第2季,只有1名老人獨居的「孤老宅」,達到51.79萬宅。如果將全國分為7大區域,以北北基還有宜蘭,只有老人居住宅數最多,有將近32.5萬名老年人是居住自理。

站到社區活動中心的舞台上,大聲唱著自己的拿手歌曲。她是今年93歲的宋女士,雖然平時獨居,但透過每天參與不同的活動,與鄰居里長的互動,從中享受生活。

宋女士說:「很快樂,尤其是有大家,尤其現在你們年輕人都很會生活。」

也有越來越多的獨居長者,會選擇月租型的銀髮宅,來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。

銀髮宅總監李桂琪表示,「提供很多的銀髮的課程跟活動來讓他們來上,因為我們就是希望說,他們在我們這邊能夠不斷的抗老。」

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,今年第2季僅老人居住宅數,首度突破68萬宅,其中只有1名老人獨居的孤老宅有51.79萬宅。若將全國分為7大區域,北北基宜僅老人居住宅數最多,逾26.4萬宅,其中孤老宅達20.67萬宅,占全國孤老宅比重超過3成。推估北北基宜,將近32.5萬名老人屬於居住自理。

北市群英里里長石忠勝說:「什麼什麼發生什麼事情,鄰長就很清楚,然後就隨時反映到里辦公處。這種獨居的長者他有什麼樣的需求,我們鄰長都會隨時隨時去注意。」

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,「從原來的住宅問題,會變成社會問題,甚至是一般的國民健康問題。以目前來看,的確是需要很多,例如說這種公辦都更,或者是用一些住宅政策活化的方式,來協助這些獨老。」

黃舒衛認為,在高齡、少子化、不婚不育的結構性影響下,財力無虞的長者除了自有住宅,還有樂齡宅、養生村可做為選擇。但若原本就生活困難又無房的獨居老人,相關主管機關應將住宅政策的功能極大化,提供社宅以租養老、青銀共居外,也可盤點全台的閒置空間,將其活化再利用,否則恐無法應付台灣邁向超高齡化的難題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