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殺嚴重危害生態 13年累計8萬8千筆紀錄

人類有交通安全問題,動物也有移動的危機。國道生態資料庫統計,從2009年到2021年底,已經累計有8萬8千筆動物路殺紀錄,造成嚴重的生態危害。民間與政府也集思廣益,為這些過路的動物,打造一條救命的「生態廊道」。

在國道高速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,玻璃櫃內放著一具具動物標本,牠們有著悲慘命運,全都因為路殺而死。為了改善高速公路上的動物路殺,高公局在地底建立涵管通道,在空中興建跨越廊道,未來希望第4代高速公路,在道路開發前,就能做全面的思考規劃。

高公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分局長楊熾宗說:「希望我們在做的時候,就站在動物以牠的立場來看,我們就跟牠先保護好,保護好的話以後我們就也不用,另外再增加任何的費用。」

橫著走的陸蟹,每到降海釋幼時刻,總是像闖越障礙大競賽,過關的繁衍生命,沒過關的半路喪命。在台中高美濕地為了解決堤防邊,高聳花台與灌叢蟻害的問題,展開坡面施工,要給路蟹一條安全的路。

東海大學生科系終身特聘教授林惠真說:「打開的當中,我們一次解決了坡面,讓它是比較斜坡的,螃蟹可以爬上去,同時讓螞蟻窩也能夠減小,至少在空曠這個地方,你不會看到螞蟻窩,所以這樣子希望能夠讓牠攀爬越堤的速度、時間比較快。」

為了彌補人類過失,不斷興建動物廊道,但是再如何彌補,都無法取代開發造成的破壞。

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陳美汀說:「因為他們就是希望可以開發,他們就會試著想要去提出一些所謂的保育對策,也就是他們其實是以開發為前提,去做一些保育對策,事實上對野生動物來說,你就是做再多的保育對策,牠的棲地還是被破壞。」

動物通過,魚類上溯,當高度開發建設,形成許多阻礙物,成為危害生態的陷阱,開始規劃設計各種生態廊道,還給動物一條救命的路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