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Meta口語雙向翻譯 台語及英語都能通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目前在市面上常見的翻譯軟體,大多以文字為主。Meta AI團隊近期建構第一個非書寫語言的雙向翻譯系統,可以用台語和英文,進行即時的口語翻譯對話。

Meta AI團隊成員陳鵬仁說道,「你好馬克,你知道我們的團隊,打造第一個支持口語語言的翻譯系統。」

Meta執行長薩克柏格,上傳了一支影片和Meta AI團隊成員,以台語和英語對話。

薩克柏格說道,「這真的是很棒,有數百萬人在講福建話。」薩克柏格用英文談到福建話,系統立刻翻譯。Meta AI翻譯,「這實在是真讚,有數百萬人在講福建話。」

Meta AI團隊建構出第一個非書面語言的雙向翻譯系統。幕後推手之一,是來自台灣的工程師陳鵬仁。陳鵬仁表示,「有了這項科技,我的父母就可以使用他們自己的母語,用最自然而且直接的方式來和世界上的任何人溝通。」

希望父母能用熟悉的語言和所有人溝通,不只是科技研發背後的溫暖故事,也是Meta推動元宇宙發展的關鍵之一。

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指出,「它中間肯定用了一些AI的技術,比如說像transformer (深度學習模型),然後還有一些新的,他們自己自建的一些資料模型。我認為這個對於未來的方言(翻譯應用)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,元宇宙當然就給了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,在人跟人之間的碰撞的時候,就會用到方言跟官方語言之間的翻譯。」

有別於過去的翻譯軟體,大多需要標準書寫資料來輔助,為了開發這項全新的語音翻譯系統,團隊需要克服資料蒐集、模型設計和準確度評估等挑戰。有專家認為,如果要強化精確性,台灣還有相關的台語資料庫和語音資料能使用。

公視台語台顧問、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退休講師盧廣誠表示,「資料的來源可以有很多種,(舉例)早期的台語電影,爆笑劇那類的,它都可以用,當然如果能夠找會使用這個語言的人,那如果他們可以把它的語料庫的範圍延伸到這些東西,它會比較好(精確)。」

這項採用開放原始碼的翻譯系統,屬於Meta UST專案之一,未來不只會開放台語的翻譯模型原始碼,也會公開評估資料蒐集和研究報告,讓更多人能重製並以這個基礎來建立模型。長期目標是為所有的現存語言進行即時語音翻譯,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距離。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