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地方抗議陸域風機噪音問題 環保署擬加嚴環評標準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蔡政府全力發展再生能源,不過綠能開發引發爭議,像是風機離民宅太近,產生眩影、噪音等問題,遭地方強烈抗議。環保署打算修正「環評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」,下午舉行線上會議,規劃將原本應離建築物250公尺以內要環評,現在擴大到500公尺。

風機轉動,讓國內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加,不過轉動的噪音、產生的眩影,卻讓雲林五港村村民痛苦不已,集結抗議。而在彰化彰濱工業區矗立的風機,也讓居民不堪其擾,持續抗議要求拆除。目前風機基座若離民宅250公尺以下,要實施環評,環保署打算修正擴大認定標準。

環保署綜計處科長楊智凱表示,「邊界的直線距離,加嚴到500公尺以下。」

參與線上會議的達德能源公司表示,應維持現狀,因為他們的風機離民宅,從88到650公尺不等,沒有噪音陳情。

達德能源公司環評資深經理楊程欽表示,「本集團目前已經設置183座風機,目前為止並沒有噪音陳情案件的立案,偶爾有民眾反映風機運轉聲,經過實測的結果都符合噪音管制標準。」

而陸域風機陳抗最多的雲林縣,則認為應環評的範圍要更擴大。

雲林縣環保局技士葉騏華表示,「希望說能夠加嚴到,1500公尺以內就應該做環評。」

環團則認為,應用風機葉片的15倍、目前相當1200公尺,作為標準。

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認為,「台灣現行的環評標準,可能都比來台灣發展風電的外商,他們的母國標準,都來得寬鬆得非常多。」

此次環保署修正環評認定標準,也新增國家發射場域設置,申請或累積開發面積10公頃以上,應實施環評。不過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指出,火箭發射會釋放化學物質影響環境,建議不管面積大小都應環評。

823公投》重啟核三,你怎麼看?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