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研院發表全球第一個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次世代mRNA新冠肺炎疫苗,在小鼠實驗中,產生的中和抗體有效對抗Omicron病毒。感染科醫師分析,研發到通過人體試驗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,目前還是鼓勵追加施打原始株疫苗,對抗變異病毒還是有一定效果。
中研院發表台灣自製、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次世代mRNA新冠肺炎疫苗,在小鼠實驗中,已接種兩劑原始武漢株疫苗後,再接種Omicron疫苗,可誘發高效價廣效中和抗體。
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認為,「發展一個新的疫苗,不管它是哪一種疫苗,大概都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的一個臨床試驗,你要從第一期、第二期、第三期,所以做出一個新的疫苗,並不保證說它在人類試驗,一定會達到很好的效果,還要進一步的觀察才知道。」
對於年後國內疫情再起,因年節家庭群聚造成病毒擴散傳播,感染科醫師認為,這是意料中事,不過要繼續追蹤觀察,接下來新增的確診者是因為社區既有傳播鏈,還是因為境外移入個案所導致。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,「高雄這一波還來講,因為它是在港口,它每天進出的人太多了,所以一下子它很難控制下來,在整個過程當中,民眾的複雜度,各個不同的行業、不同的工作來講,也是相對的複雜。」
至於週五11日是高中以下各級學校開學日,感染科醫師也提醒,目前12歲以下兒童是沒有疫苗可以打的,儘管世界各國的經驗,兒童確診發病多是輕症,甚至無症狀,不過仍有傳播的風險,因此各級學校在開學後,一定要確實落實防疫,避免學童成為傳播媒介,將病毒帶進社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