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搜救犬評測 今年高雄復辦

許多災難中,救難人員難以深入的地方,都需要靠搜救犬來探查。而一隻合格搜救犬,要經過全國平測的中級或高級考試,不過去年,因疫情取消測評,也讓國內這兩年所訓練的搜救犬,無法獲得認證。因此消防署,在高雄展開了三天測評,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優秀的搜救犬。

訓練中的搜救犬在機關前不斷吠叫,為的是通知領犬員,牠找到人了。台灣目前有29隻搜救犬,都是通過全國搜救犬IRO評測中級以上考試的優秀搜救犬,但去年受疫情影響,評測停辦,也讓這兩年訓練中的搜救犬無法被認證,近期疫情趨緩,消防署6日起在高雄舉辦為期3天的全國評測。

全國搜救犬IRO評量檢測裁判官羅浩芳表示,到了A級(中級)以後,對於服從性的要求會提高,因此在服從項目的測試中就有10項,包括遠距離的指揮、方向控制,以及屬於高級服從的物品拾回,「這些都是狗狗必須要對領犬員有高度的服從性。」

台灣許多災難都得出動搜救犬尋找生還者,羅浩芳訓練的中級搜救犬浩克,4月就曾參與太魯閣事故搜救,像傑克羅素㹴這種小型犬,在狹小的救援現場相當有利;但範圍較大、較空曠的環境,就得派拉布拉多等中大型犬隻上場,例如,高雄特搜中隊的中級搜救犬阿卡,就曾參與藤枝山難搜救。

高雄市消防局特搜中隊領犬員鄭莛芸指出,有些狗是對聲音敏感,例如說槍聲。有些狗則是對地形敏感,例如怕高。「其實沒有一隻狗是完美的。你必須要很努力地去克服每一隻狗之間不同的困難點。」

每個災害現場環境大不相同,有的是狹小洞口,也可能是瓦礫殘骸,必須靠不停訓練跟考試,加強搜救犬的穩定性,而搜救必然伴隨風險,因此每次完成考試或任務,領犬員得第一時間確認搜救犬是否受傷,也是因為每天形影不離、隨時關心,才能培養起人狗之間的信賴跟默契,讓搜救犬能在一次次的災難中順利完成任務。
 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