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衝擊藝文產業 文化部再推出「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」最高250萬

曹晏郡 郭俊麟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疫情中,藝文相關產業可以說是海嘯第一排,衝擊相當嚴重,粗估損失80-100億。現在隨著疫情警戒降級,許多藝文展演活動也相繼推出。只不過,因為考量到疫情的不確定性,還有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信心,都有待提升,藝文產業要完全恢復生機,可能還要一段時間。因此文化部再推出「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」,符合資格的團體單位,可以針對實體或線上藝文展演、創作能量、人才培力等三個補助類別,來提出申請,最高補助250萬元。

疫情警戒調降到二級,各藝文展演活動也陸續復工。只不過,藝文場館目前還是梅花座、降載開放,對於許多演出單位而言,演一場就賠一場,可以說是進退兩難。

現在文化部再推出「積極性藝文紓困補助」,要解燃眉之急。

文化部長李永得說:「那麼這人流限制呢,導致於所有的表演團隊演一場就賠一場。(舉例)我演出實體的現場,可能有觀眾,我票可能賣五成到六成,另外在線上也可以售票演出,那麼這個部分所增加的任何成本,也是由文化部來提供,經費大概,匡列大概10億左右。」

針對視覺藝術、表演藝術領域,辦理實體、線上或虛實整合的售票、不售票展演;劇本、曲目、舞碼創作所需要的前期開發製作;還有團體想進行表演方法、行政管理等人才培訓相關計畫,文化部會針對每個事業團體,最高補助250萬元,來當成創作、策展、場地、排練各項支出費用。只要是在台灣登記立案的藝文創作、展演等相關團體,都可以提出申請。

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,「藝文紓困,其實是有點類似那種急難救助,真正能夠恢復正常的一個演練,或者是有收入的一些演出等等,還需要很長的時間,所以在這段時間,它必須要有些資源可以去支撐它的一些開支,包括排練、創作等等。」

相關補助,將從8月16日開放申請。至於藝文場館,能不能比照高鐵,讓進場人數提升到七、八成?文化部長李永得認為,重點是在能不能維持社交距離,最終目標是希望能讓現場「滿座」的售票型式。但疫情會如何發展,一切都是未知數,現在還是要從各個方面著手,看怎麼樣能讓藝文產業衝擊降到最低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