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:亞馬遜雨林東部因盜伐猖獗 碳排放已高於吸收量

陳詩童 / 編譯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知名科學雜誌《自然》,日前發表一份研究,有「地球之肺」稱號的亞馬遜雨林,因為盜伐、氣候暖化影響,部分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已經超過吸收量,地球之肺的吸碳調節功能,最終可能會大翻轉。

成堆的木材,堆放在空地上,另一邊的雨林空地上,則是放養著牛羊。根據科學雜誌「自然」,日前發表一份研究顯示,以前一年可以吸收數十億噸二氧化碳,轉化成氧氣,釋放回空氣中的「地球之肺」亞馬遜雨林,如今東部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已經超過吸收量。

巴西國立亞馬遜研究院研究員菲力普指出,「這張地圖顯示了被入侵的原住民區和自然保護區,這大片的空地是已經發生合法砍伐森林的地方。」

研究發現,過去的40到50年間,亞馬遜雨林因為人為影響,將17%的森林轉變成農田或牧場,導致雨林控溫能力下降,也減少水蒸發量,讓降雨量跟著減少,釀成乾旱。加上開闢荒地時的焚燒林地,都在不斷增加雨林的碳排放量。

「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」因此組織研究人員,過去9年,在亞馬遜地區4個地點,進行了將近600趟航行,收集大氣中二氧化碳、跟一氧化碳含量的數據。發現這4個地點,每年因人為引發的大火,年排放4.1億公噸的二氧化碳,扣掉被雨林吸收的1.2億公噸,仍有2.9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出,相當於泰國一整年的碳排量。

然而這些狀況,並未得到巴西政府的關注,極右派總統「波索納洛」,反而看重開發農牧等,利用亞馬遜雨林的經濟潛力,來實踐當初的競選承諾。

巴西國立亞馬遜研究院研究員菲力普指出,「政府改變的政策真的很嚴重,現在支持這些(開發),讓行政部門也能得到立法支持,允許了更多非法入侵土地的狀況。」

外媒報導,目前也有其他研究顯示,整個亞馬遜雨林,到2050年為止,將可能從「地球之肺」,轉為排碳區域,調節氣候的功能大翻轉,到時候將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體系運作,也導致地球持續增溫。
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