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登政府首份國防預算 重點項目專注中國威脅
徐家仁 / 編譯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美國政府在5月底把2022年度的國防預算送交國會審議,這是拜登上任後提出的第一份預算案。重點項目包括專注中國威脅,汰除部份A-10、F-16等著名的戰機與巡洋艦,提升微電子、超高音速武器的研發能量。
F-16、F-15和A-10等著名的經典戰機,部份機型已經漸趨老舊,在川普時代就列為優先汰除的對象。另外,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型戰艦DDG-1000,因為性能不如預期,原定建造30多艘,最後只剩下3艘,計畫就提前終結,列入淘汰名單。
美軍的印太指揮部提出了「太平洋嚇阻計畫PDI」,汰換過時武器擠出來的預算,將優先分配給超高音速武器,發射平台遍及陸海空軍。中國解放軍號稱已經部署了東風17型,俄羅斯也推出類似的Yu-71跟Yu-74。美方自認為已經落後,因此決定加速研發超高速飛彈,發射平台包括陸軍的大型火箭發射器,太空軍的地下發射筒,當然也包括海軍下一世代的主力戰艦和潛艦,空軍B-2轟炸機的接班人B-21。
美軍全球戰略的假想敵除了崛起的中國,老對手俄羅斯也名列其中。冷戰時代,美蘇簽訂的中程核武條約INF,在中國完全不受約束,同時前蘇聯與俄羅斯在地理上比較基礎不公平之下,川普政府決定退出。拜登政府上任後顯然也不打算重返條約。
根據INF規定,部署在歐洲陸地的核武,短程的不得超過1000公里,中程則必須在5500公里以內。條約失效後,射程在1000到2500公里的經典武器「戰斧巡弋飛彈」,就能堂而皇之裝上核彈頭,部署在北約組織會員國的地面。
在這些飛彈等武器的硬體之外,虛擬空間的對抗也是美軍未來的重點。新年度的國防預算,特別強調發展微電子科技,包括先進武器所需的晶片,這是研發超高音速飛彈、人工智慧和5G網路的重要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