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海岸興建堤防 澎湖水泥化嚴重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從今天起,公視晚間新聞要推出系列報導、完整探討離島水泥化現象、對環境的破壞,今天、我們先來到澎湖、透過鏡頭、看看看當地的問題。 儘管時序已經進入了春天,不過強勁的東北季風在澎湖,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,大浪拍打著海岸,有如颱風來襲。為了保護居民的安全,數十年來,政府在澎湖全長320公里的海岸線,築起200公里的防波堤,不過保命的水泥化設施,竟然被認為是環境的殺手 政府對澎湖人,要保障的不只是生命,更要兼顧生計,於是從民國五十年代開始,大力興建漁港。根據漁業署統計,全台兩百三十六座漁港,就有六十九座、將近三分之一,蓋在澎湖,漁民只要走出家門,就有漁港。 被沙灘環繞而以此命名的沙港村,正是漁業全盛期的時代產物,一個小漁村,蓋了四座漁港,沙灘全被水泥覆蓋。在漁業沒落之後,漁港多半閒置,損失的除了近千億的公帑,還有金錢無法估算的環境成本. 水泥化的港堤工程,對環境帶來無止境的惡性循環。像這些堆積成小山的海砂,全是興建堤防和漁港後,造成的凸堤效應淤積,再花錢抽出來的。 對於花大錢興建港堤設施,不斷製造新的問題,環保團體批評政策矛盾.而面對亟待改善的舊問題,卻沒錢解決,地方環保局有說不出的無奈。 有錢蓋漁港卻沒錢解決垃圾問題,澎湖環保局憂心,十四個垃圾掩埋場,扣掉關閉的、超過使用年限的,容納量已經接近臨界點。 長期以來,政府在澎湖所做的建設,全放在興建防波堤和漁港,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,卻乏人問津.被水泥團團包圍的澎湖,卻只能任由垃圾問題不斷發酵.早就被水泥化摧毀的自然美景,如今因為垃圾,情況更是雪上加霜. 公視新聞林靜梅陳柏諭採訪報導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