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大生研發「湛鬥機」專清漁港垃圾
朱鳳治 吳其昌 / 基隆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海漂垃圾近年來成為各國都頭痛的問題,其實不光是在大海上,就連漁港裡也都是垃圾,來看一群愛好海洋的湛團隊成員,他們三年多來發明改良了一台海港垃圾收集器,叫做湛鬥機,希望改善漁港內、垃圾充斥的現況。
漂浮在海面上的寶特瓶,和美麗大海成了一幅衝突的畫面,尤其在漁港內,海漂垃圾更沒地方可去,這時就是這台「湛鬥機」出場的時刻。
湛團隊成員廖君珮說:「藉由沉水馬達製造潮差,然後進一步製造流場,讓垃圾可以匯集到機器的入口,然後再用耙手把它帶上來。」
在基隆八斗子漁港,湛鬥機13天下來總共收到了68.5公斤的垃圾,除了以塑膠製品寶特瓶佔最多有803件以外,食物容器、漁網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奇怪。
湛團隊成員曾鈺婷表示,「最多的還有廚餘啦,然後甚至最可怕的,還有一些就是魚類的屍體或是河豚的屍體,那剩下的我們就會開始量它的數量、組成還有大小,跟它的重量。」
取名來自湛藍的湛,就是希望海洋恢復原本美麗的顏色,湛團隊十位成員全部來自海洋大學,三年多來從徒手打造到失敗改良,湛鬥機終於在今年四月下水,六月正式紀錄,不過問題才開始出現。
曾鈺婷表示,「大海是真的很可怕的侵蝕力,還有很多生物附著,一些我們之前有預測過的,但是實際放下來就是真的很可怕,還有很多油汙這一些都是問題。」
全台灣漁港超過兩百個,湛鬥機的初衷,就是希望利用最少耗能收集最多垃圾,協助清理港口、也防止垃圾流入大海。
漁會員工陳先生說:「改成遙控式的,就讓它出去類似吃,把(垃圾)吃進來,然後可以在這個地方再繞回來。」
路過的人有時拋出熱心的建議,當然也免不了接收一些冷言冷語。
廖君珮提到像是會有這些言論,「趕快嫁人阿,或是在辦公室吹冷氣就好阿,他們說是很好笑的夢想。然後我們就會說,對阿,就有夢所以最美,那大哥你要不要一起幫忙。」
失敗了就再重來,團隊相信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不斷做實驗,而現在統計出來的海洋廢棄物數據,將提供海洋保護署和地方漁會做參考,也期待未來有一天,湛鬥機能夠改良到不靠人力,就能持續守護漁港。
漂浮在海面上的寶特瓶,和美麗大海成了一幅衝突的畫面,尤其在漁港內,海漂垃圾更沒地方可去,這時就是這台「湛鬥機」出場的時刻。
湛團隊成員廖君珮說:「藉由沉水馬達製造潮差,然後進一步製造流場,讓垃圾可以匯集到機器的入口,然後再用耙手把它帶上來。」
在基隆八斗子漁港,湛鬥機13天下來總共收到了68.5公斤的垃圾,除了以塑膠製品寶特瓶佔最多有803件以外,食物容器、漁網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奇怪。
湛團隊成員曾鈺婷表示,「最多的還有廚餘啦,然後甚至最可怕的,還有一些就是魚類的屍體或是河豚的屍體,那剩下的我們就會開始量它的數量、組成還有大小,跟它的重量。」
取名來自湛藍的湛,就是希望海洋恢復原本美麗的顏色,湛團隊十位成員全部來自海洋大學,三年多來從徒手打造到失敗改良,湛鬥機終於在今年四月下水,六月正式紀錄,不過問題才開始出現。
曾鈺婷表示,「大海是真的很可怕的侵蝕力,還有很多生物附著,一些我們之前有預測過的,但是實際放下來就是真的很可怕,還有很多油汙這一些都是問題。」
全台灣漁港超過兩百個,湛鬥機的初衷,就是希望利用最少耗能收集最多垃圾,協助清理港口、也防止垃圾流入大海。
漁會員工陳先生說:「改成遙控式的,就讓它出去類似吃,把(垃圾)吃進來,然後可以在這個地方再繞回來。」
路過的人有時拋出熱心的建議,當然也免不了接收一些冷言冷語。
廖君珮提到像是會有這些言論,「趕快嫁人阿,或是在辦公室吹冷氣就好阿,他們說是很好笑的夢想。然後我們就會說,對阿,就有夢所以最美,那大哥你要不要一起幫忙。」
失敗了就再重來,團隊相信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不斷做實驗,而現在統計出來的海洋廢棄物數據,將提供海洋保護署和地方漁會做參考,也期待未來有一天,湛鬥機能夠改良到不靠人力,就能持續守護漁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