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山域救援數翻倍 嚮導籲普及山林教育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日前一名陳姓男子,跟著登山隊單攻南投縣的白姑大山卻失聯,到現在還沒有尋獲,而搜救隊員在這個月1日和2日,分別在登仙溪谷發現兩處石頭排出的SOS字樣,目前持續搜索,希望能夠有好消息,而根據消防署的統計,2020年的山域救援件數超過400件,比前年多出超過一倍,專業嚮導就建議,山林教育應該要普及。
大石塊上清楚的SOS字樣,另外沿著溪谷的另一處,又發現有小石頭排出的SOS,旁邊還有一個「充」字,這讓搜救人員很振奮,而發現的地點是在台中市和平區的登仙溪谷。
南投縣消防局第二大隊長吳嘉宏表示:「(第一個發現點)它大概是在石瀑區最下方,路程來講(兩地相差)至少要6小時左右。」
兩個字樣發現點,相差約3.4個小時的步行路程,南投縣消防局研判陳姓男子可能沿著登仙溪谷找出路。陳姓男子在去年的12月26日,和其他山友單攻白姑大山,卻在下山迷途失聯,接手救援的台中市消防局,也出動空拍機確認救援計劃。
資深嚮導指出,疫情和山林開放造成登山潮,但缺乏配套和總量管制,讓不少新手小看登山的專業,除了忽略體能和環境變化,部分社團因應市場需求大開速成團,也讓風險增加。建議將山林教育普及,以及落實管制,才能避免社會資源繼續損耗。
大石塊上清楚的SOS字樣,另外沿著溪谷的另一處,又發現有小石頭排出的SOS,旁邊還有一個「充」字,這讓搜救人員很振奮,而發現的地點是在台中市和平區的登仙溪谷。
南投縣消防局第二大隊長吳嘉宏表示:「(第一個發現點)它大概是在石瀑區最下方,路程來講(兩地相差)至少要6小時左右。」
兩個字樣發現點,相差約3.4個小時的步行路程,南投縣消防局研判陳姓男子可能沿著登仙溪谷找出路。陳姓男子在去年的12月26日,和其他山友單攻白姑大山,卻在下山迷途失聯,接手救援的台中市消防局,也出動空拍機確認救援計劃。
台中市消防局第二大隊長余易祐說:「(他沒有)在求救訊號那邊停留,變成說我們找到(排出的字樣)後,只能在那邊(溪谷)附近一直搜索。」
接連的山難救援,讓救難人員疲於奔命。根據消防署的統計,去年的山域意外總件數高達437件,比前兩年多出一倍左右。而死亡人數39人,至今失蹤人數為4人,也比前兩年都相對高出許多。其中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郊山,因為一天可以走完,事故比往年多了2.3倍。2020年山難熱點中,玉山、加里山、合歡山名列前三名,通報件數都在15件以上。
有民眾認為:「(政策)應該做些明確規定,如果真的發生這些事情,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一些管制或是懲處。台中市山岳會資深嚮導張賀融強調:「登山其實,它是『探險』不是『冒險』,探險是說,它雖然會有些危險因子,但是很多危險是可以事先排除的。」
接連的山難救援,讓救難人員疲於奔命。根據消防署的統計,去年的山域意外總件數高達437件,比前兩年多出一倍左右。而死亡人數39人,至今失蹤人數為4人,也比前兩年都相對高出許多。其中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郊山,因為一天可以走完,事故比往年多了2.3倍。2020年山難熱點中,玉山、加里山、合歡山名列前三名,通報件數都在15件以上。
有民眾認為:「(政策)應該做些明確規定,如果真的發生這些事情,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一些管制或是懲處。台中市山岳會資深嚮導張賀融強調:「登山其實,它是『探險』不是『冒險』,探險是說,它雖然會有些危險因子,但是很多危險是可以事先排除的。」
資深嚮導指出,疫情和山林開放造成登山潮,但缺乏配套和總量管制,讓不少新手小看登山的專業,除了忽略體能和環境變化,部分社團因應市場需求大開速成團,也讓風險增加。建議將山林教育普及,以及落實管制,才能避免社會資源繼續損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