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史上第一次 桃竹苗水稻抽穗期被迫停灌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水情吃緊,為了減少用水量,農委會宣布,桃竹苗地區約1.9萬公頃農田將實施停灌補償措施,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水稻,正值抽穗期。這也是首次出現稻子快收成而被迫停灌的狀況,農委會強調會以最照顧農民的方式補償,不過農民都非常不滿,認為這是犧牲農民。

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,新竹苗栗的水庫水情也一樣嚴峻。農委會14日宣布,桃竹苗地區第二期1.9萬公頃農田實施停灌,其中水稻就占了1.3萬公頃,補償金會以農家賺款的105%、加上生產成本來發放,約每公頃十多萬元,農委會表示這是最照顧農民的補償方式。

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,「我們這一次費用比較高,是因為我們加上了他的已經投入的生產成本。」

不過桃竹苗水稻正值抽穗期,再過一個月左右就能收成,桃園農民指出這樣等於心血白費,代耕業者則認為若地主與耕作者非同一人,誰領補償金恐有爭議。

桃園市平鎮區稻米產銷班長胡榮金表示,「(記者:是不是兩三個月的辛苦都白費了?)對,因為現在大部分都抽穗期間,沒有水一定不行。」

桃園市農業機械代耕協會理事長胡毓樹表示,「有些口頭約的,我們是沒辦法去受惠這個錢,因為都補助到地主那邊去了。」

苗栗的農民也氣憤不已,直說令人措手不及,也不滿要農民把即將收成的稻作剷除當綠肥,很殘忍。

苗栗農民洪箱表示,「要把它(稻子)弄掉翻鋤做肥,我看我是做不下去,我覺得這對農民來說,是很殘忍的事情,本來就犧牲農民。」

而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也批評,停灌會造成加入契作的農民無法供貨,對整個產業是打擊,牽連後端加工業者。

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榮福表示,「就像你孕婦已經懷胎七八個月,再一個月就要生產,你叫她墮胎嗎?你說你願意嗎?」

此次補償總金額粗估超過十億,由用水單位負擔,農委會指出,此時是停灌最好的停損點,但遭質疑是否犧牲農業?副主委陳駿季強調,此次停灌不會導致糧食安全問題,是經過綜合評估才做成的決定,並非犧牲農業。


 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