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更新】美豬進口怎把關 立委、民團質疑稽查人力不足
林靜梅 彭耀祖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針對政府打算一併開放美國含萊克多巴胺豬內臟進口,政府不斷向國人掛保證會做好標示,若開放美國萊豬民眾可自由選擇。
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秘書長何昀峯表示:「增加這種抽查的能量的時候,如果沒有事先的配套,它必然會排擠既有的現在的業務狀況,結果我為了補一個洞,卻導致更多的洞。」
民間團體指出,從國外進口的豬內臟,豬並不如牛有更細項的分類,像豬舌、豬腦、豬頭皮大多都被歸類進「豬雜碎」,完全沒有確切進口量,在現行根本無法掌握來源的制度下,政府說能管理與區分,根本信口開河。
美國萊豬要開放進口,農委會要推「台灣豬識別標章」,供民眾辨識,中央畜產會還祭出總獎金27萬元,要公開徵選。不過貼了標章就能完全確保絕對是國產豬嗎?國內有無足夠人力稽查呢?時力立委王婉諭指出,現在邊境查驗人力只有81人,檢驗率才4%左右。
王婉諭指出:「從2018到2020年(檢驗率)大概都只有4%左右,4%以及剛剛提到陳時中部長,承諾說在邊境查驗會做到百分之百,這顯然有非常大的落差。」
而抽查檢驗市售肉品與加工品,中央加地方也只有767人,民間團體憂心,若沒有先編列更多人力與經費,未來恐怕會製造更多問題。
王婉諭指出:「從2018到2020年(檢驗率)大概都只有4%左右,4%以及剛剛提到陳時中部長,承諾說在邊境查驗會做到百分之百,這顯然有非常大的落差。」
而抽查檢驗市售肉品與加工品,中央加地方也只有767人,民間團體憂心,若沒有先編列更多人力與經費,未來恐怕會製造更多問題。
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秘書長何昀峯表示:「增加這種抽查的能量的時候,如果沒有事先的配套,它必然會排擠既有的現在的業務狀況,結果我為了補一個洞,卻導致更多的洞。」
民間團體指出,從國外進口的豬內臟,豬並不如牛有更細項的分類,像豬舌、豬腦、豬頭皮大多都被歸類進「豬雜碎」,完全沒有確切進口量,在現行根本無法掌握來源的制度下,政府說能管理與區分,根本信口開河。
「校園搞非基」共同發起人黃嘉琳說:「衛福部它目前提到的離離落落的,這些相關的政策,像擠牙膏擠一點出來擠一點出來,相關的配套事實上非常不完整,我看不出來有什麼把關的可能性。」
【晚間更新】
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,「我們很樂意跟衛福部共同公布,所有的豬肉跟豬肉的各部位的,四十幾個稅則號列,我們絕對可以讓整個這樣的流向,非常的清楚。」
民間團體強調,沒有知情權,就不可能把關,時力黨團表示邀請衛福部來說明,收到的回覆是只能由部長陳時中回應,但他並未出席。針對進口的管理,財政部關務署日前也發出新聞稿強調,倘若主管機關有管理需求,進口豬可以仿效進口牛,申請增設專屬的貨品分類號列,海關會配合執行。
【晚間更新】
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,「我們很樂意跟衛福部共同公布,所有的豬肉跟豬肉的各部位的,四十幾個稅則號列,我們絕對可以讓整個這樣的流向,非常的清楚。」
民間團體強調,沒有知情權,就不可能把關,時力黨團表示邀請衛福部來說明,收到的回覆是只能由部長陳時中回應,但他並未出席。針對進口的管理,財政部關務署日前也發出新聞稿強調,倘若主管機關有管理需求,進口豬可以仿效進口牛,申請增設專屬的貨品分類號列,海關會配合執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