貝魯特大爆炸各國馳援到 馬克宏造訪災區

徐家仁 / 整理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超大爆炸案,發生至今已經進入第3天,總計目前至少已有137人死亡,大約5000人受傷。各國的救援隊伍和物資也陸續抵達,現場的法國救難隊表示,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找到生還者。法國總統馬克宏也造訪,呼籲黎巴嫩政府務必落實結構性改革,並由有公信力的國際組織,調查爆炸案的起因和責任歸屬。

隨著貝魯特港口的硝酸銨原料發生大爆炸,黎巴嫩民眾的怒火也跟著沸騰。除了夜間在街頭警民對峙,催淚瓦斯和石塊滿天飛的亂象,白天只要有政府官員出現在公開場合,就立刻被民眾包圍,甚至丟擲水瓶發洩怒氣。

示威民眾、退伍軍官納德爾表示,「民眾要求法國和歐洲各國政府協助,而且是協助人民、不要協助政府。黎巴嫩政府施政不是以人民利益優先。」

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指出,由軍方主導的軍事法庭,已經詢問了港務與海關官員,碼頭維修工人總計18人,另外還有16人被檢調收押。但黎巴嫩民眾顯然不信任自己的政府,反而是殖民時代的宗主國——法國,總統馬克宏抵達當地訪問時,被黎巴嫩民眾當成救世主一般圍繞,甚至大聲哭訴。

貝魯特市民表示,「首先就是要有合宜的調查,把造成這個亂象的人繩之以法,讓黎巴嫩人民可以靠自己站起來。」

馬克宏則是在正式的記者會提議,希望黎巴嫩政府一定要落實改革,例如中央銀行必須由外界進行獨立的查核,以確保政府不會浪費納稅錢和來自各國的捐贈。另外,國際介入調查事件始末也有其必要。

BBC的報導提到,在2013年運送這批硝酸銨的摩達維亞貨輪,原本要從喬治亞共和國前往非洲的莫三比克,但因機械故障停留在貝魯特。後來又因為黎巴嫩始終不予放行,最終被船公司放棄。多達2750噸的硝酸銨,也就這麼在港口倉庫一放就是6年多,成為引發這場大災難的元凶。
1596806831c.jpg
法國總統馬克宏造訪黎巴嫩,呼籲該國政府務必落實結構性改革,並由有公信力的國際組織,調查爆炸案的起因和責任歸屬。(圖/美聯社)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