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縣建首座焚化爐簽約 場外居民抗議
張君豪 / 新竹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新竹縣為了解決長久以來的垃圾問題,決定興建焚化爐,7日與廠商進行簽約,但簽約會場外,許多不滿的民眾拉起布條抗議。
「鳳岡大片的農田種植的蔬菜稻米,也是供給大新竹地區的民眾食用,但他卻告訴民眾,焚化爐有利經濟發展,請問是有利於誰的經濟發展?」民眾質疑垃圾問題不應該只有焚化爐這個方式,應該提出減量政策。而且更擔心目前打算興建焚化爐用地,擔心恐怕會汙染當地養烏魚及農田環境。
「都是良田,好山好水的農地,因為你們縣政府為了要興建焚化爐、為了台榕科技要圖利廠商,不可以這樣做,違背良心。」農民說。
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,「一直都沒有焚化爐,我們垃圾處理都要委託鄰近縣市處理,但鄰近縣市處理容量也常常不夠或不足,所以我就常要堆置在新竹縣內幾個鄉鎮裡,堆了很多,而且鄉親反感非常大。」
焚化爐興建完成後每日大約可處理500公噸垃圾。對於民眾提出的質疑,縣府指出後續會持續跟當地鄉親溝通,但垃圾問題是一定要去面對的。
「鳳岡大片的農田種植的蔬菜稻米,也是供給大新竹地區的民眾食用,但他卻告訴民眾,焚化爐有利經濟發展,請問是有利於誰的經濟發展?」民眾質疑垃圾問題不應該只有焚化爐這個方式,應該提出減量政策。而且更擔心目前打算興建焚化爐用地,擔心恐怕會汙染當地養烏魚及農田環境。
「都是良田,好山好水的農地,因為你們縣政府為了要興建焚化爐、為了台榕科技要圖利廠商,不可以這樣做,違背良心。」農民說。
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,「一直都沒有焚化爐,我們垃圾處理都要委託鄰近縣市處理,但鄰近縣市處理容量也常常不夠或不足,所以我就常要堆置在新竹縣內幾個鄉鎮裡,堆了很多,而且鄉親反感非常大。」
焚化爐興建完成後每日大約可處理500公噸垃圾。對於民眾提出的質疑,縣府指出後續會持續跟當地鄉親溝通,但垃圾問題是一定要去面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