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垃圾危害海洋 日生研發魚不愛吃塑膠袋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在海洋裡,經常有魚類跟海龜,因為誤吞塑膠垃圾而窒息死亡。有一群日本高中生,就研發出可以自動分解,而且魚類不小心吃下去,也會吐掉的塑膠袋;預計再過一兩年,就能夠上市使用。

魚缸內的小魚兒,吃下學生們丟下的飼料,咬沒幾口居然吐了出來,讓學生相當興奮。

塑膠垃圾造成海洋嚴重汙染問題,過去幾年來,時常能聽到魚類跟海龜,因為誤吞塑膠垃圾,窒息死亡。儘管日本政府從7月開始,隨袋徵收垃圾費,但依舊無法制止民眾到海邊遊玩時,亂丟垃圾的狀況。

洗足學園高中2年級生渡邊心海表示,「(會撿到)吸管的包裝垃圾,或是塑膠製的手套等。雖然我們可以把別人丟棄的垃圾盡可能的撿起來,但卻很難有防止亂丟的效果。」

神奈川縣川崎市的「洗足學園高中」,有學生團體突發奇想,決定研發能在大自然中自行分解,卻又不會被魚類跟海龜吞食的塑膠袋,於是用「苯甲地那銨」進行實驗。「苯甲地那銨」是目前人類已知,最苦的化合成分,在常溫下,是沒有顏色、不會揮發的固體,一般會被加入商品,像是玩具、液體類的洗潔劑或洗髮精等,避免幼兒誤食。

在大學跟贊助企業的協助下,學生團隊實驗製作出含有2%到20%「苯甲地那銨」的可自動分解塑膠袋。實驗後發現,只要有「苯甲地那銨」4%含量,就會讓魚類在吃進塑膠時,因為苦味而吐出。

洗足學園高中2年級生渡邊心海說明,「一開始我們雖然對部分實驗有些半信半疑,但在親眼確認了魚類對一度吃下的東西又吐出來的樣子,感覺驚訝的程度大於開心。」

這樣的研發,也讓研發的學生團隊,參加「日本高中商業計畫大獎賽」時,勇奪第2名,並且與相關廠商洽談,預計1到2年後就能量產商品。

塑膠袋製造公司部長佐藤元一表示,「我們完全沒想過這樣的創意,如果(塑膠袋)能在海中完全溶解,不就是做出了完全不會影響自然的商品嗎,因此對此(產品)有很大期待。」

目前這款塑膠袋,以能在海洋分解的材質製造,只要進入海洋,到完全自然分解,只需要1到2年時間。目前學生團隊,還在研究新成分,期盼降低製造費用,以便廣為商家使用。另外也將持續改善,塑膠袋完全分解前,苦味可能已經消失的缺點,進行修正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