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法官法今三讀通過 確定國民參審制

黃子杰 陳信隆 王興中 王德心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立法院臨時會歷經30多小時的表決大戰,終於完成國民法官法三讀。我國司法制度邁向國民參審制,年滿23歲能擔任國民法官;而國民法官法庭由3名職業法官,加上6名國民法官共同審判的合議庭,預計2023年正式上路。

立法院臨時會歷經挑燈夜戰,不斷電表決後,終於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。我國司法制度將正式邁向國民參審制,法案預計2023年上路:包括法庭組成由3名職業法官,加上6名國民法官共同審判的合議庭。
 
國民年滿23歲有資格,雇主應給予公假,以示公平採取隨機抽籤,任何人不能揭露國民法官個資。新法也規定,適用案件為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,及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者。
 
至於如何認定被告有罪,國民法官及法官共9位,雙方意見達2/3以上的同意決定,死刑也比照辦理,必須有2/3以上同意。

民進黨團書記長鍾佳濱說:「執政黨要承擔所有的責任,因此為了確保人民在司法訴訟當中,權益都受到妥善的照顧。因此我們選擇一個比較審慎的方式來推動。」
 
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,「為什麼要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才能夠適用?事實上大家非常清楚,台灣民間追求人民參與審判的籲求未曾停歇,那也不可能說僅僅是希望說這5、600件的案件能夠適用。」

民進黨團和時代力量黨團都肯定國民法官法三讀,但民眾黨團則批評民進黨強渡關山,強勢草率的處理方式,傷害立法品質。

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說:「民進黨或是司法院接受兩制併行,為什麼在司法的改革跟司法的這個國人信任裡面是重要的核心,但我們沒有辦法說服他們,也沒有辦法獲得其他多數政黨委員的支持。」

民間司改團體在立院門口靜坐抗議,痛批民進黨沒有聽進人民訴求,不只沒有考慮納入陪審制,就連跟參審制一起試行的空間都沒有。
 
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說:「我們對於民進黨悖乎黨綱,悖乎誠信、悖乎民意。這樣的一個行為,我們加以譴責。」

司法院院長許宗力主持國民法官法三讀通過記者會,強調這是台灣司法歷史性的變革,讓人民參與審判,就是回應人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。

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表示,「未來起訴的時候,將不再把卷宗證物一併送交法院,直到裁判的時候,法官才會接觸到證據內容。」

對於民眾可能欠缺法律知識,許宗力表示,法庭上各項法律用語,會力求讓國民法官簡化易懂,同時確保生命安全受到保障。
 
另外,新法也規定,自施行起六年,由司法院組成評估委員會,每年評估成效。
1595398264a.jpg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