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後遺症 聯合國:大型心理衛生危機逼近
施慧中 / 編譯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世衛組織日前坦言,這波疫情可能還要四、五年才能受到控制,而且病毒永遠不會消失。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14號進一步警告,全球防疫大封鎖帶來孤立、憂懼、家庭關係緊張與經濟壓力等,各國政府要採取更多行動,關心人民的心理健康。
新冠病毒疫情雖然緩步趨穩,造成的壓力卻持續發酵。至親生離死別的痛苦、醫護人員超時工作的危險勞累、幾億人長期居家的苦悶、家庭親子關係摩擦、丟掉飯碗的經濟壓力、擔心被感染等等,正在形成全球性的心理衛生危機。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14號呼籲各國政府重視這個問題,投注更多行動與經費,幫助人民度過心理難關。
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表示,「心理衛生服務是各國政府對抗新冠疫情基本的一部分,必須擴大並給予充足經費。」
英國國王學院的心理學家特別為防疫居家期間的父母製作短片,教他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,跟小孩長時間和平共處而不崩潰,受到許多好評。另外英國羅漢普頓大學,也正在調查醫療護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,協助衛生當局進行有效管理。
世界衛生組織警告,疫情可能持續四五年才受控,新冠病毒很可能永遠不會消失,像愛滋病毒一樣需要與它共存。防疫新常態之下,人們連呼吸都不自由,經常要擔心飛沫等問題。歐洲呼吸學會主席維爾特說,必須知道飛沫裡的病毒量,才能精確計算出安全距離跟傳染性,但這跟人的狀態也很有關係。
漢諾瓦大學醫學院呼吸與傳染病主任維爾特表示,「如果你咳嗽會製造更多飛沫,但如果你坐在辦公桌前不講話,光是呼吸,飛沫就很少。如果你很用力呼吸,風險就會高一些,例如運動中的運動員。」
社交距離也成為新常態,在各國陸續解封救經濟的同時,美國泰國都有餐廳,使用玩偶取代透明隔板,用趣味方式拉開顧客間的距離。
新冠病毒疫情雖然緩步趨穩,造成的壓力卻持續發酵。至親生離死別的痛苦、醫護人員超時工作的危險勞累、幾億人長期居家的苦悶、家庭親子關係摩擦、丟掉飯碗的經濟壓力、擔心被感染等等,正在形成全球性的心理衛生危機。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14號呼籲各國政府重視這個問題,投注更多行動與經費,幫助人民度過心理難關。
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表示,「心理衛生服務是各國政府對抗新冠疫情基本的一部分,必須擴大並給予充足經費。」
英國國王學院的心理學家特別為防疫居家期間的父母製作短片,教他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,跟小孩長時間和平共處而不崩潰,受到許多好評。另外英國羅漢普頓大學,也正在調查醫療護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,協助衛生當局進行有效管理。
世界衛生組織警告,疫情可能持續四五年才受控,新冠病毒很可能永遠不會消失,像愛滋病毒一樣需要與它共存。防疫新常態之下,人們連呼吸都不自由,經常要擔心飛沫等問題。歐洲呼吸學會主席維爾特說,必須知道飛沫裡的病毒量,才能精確計算出安全距離跟傳染性,但這跟人的狀態也很有關係。
漢諾瓦大學醫學院呼吸與傳染病主任維爾特表示,「如果你咳嗽會製造更多飛沫,但如果你坐在辦公桌前不講話,光是呼吸,飛沫就很少。如果你很用力呼吸,風險就會高一些,例如運動中的運動員。」
社交距離也成為新常態,在各國陸續解封救經濟的同時,美國泰國都有餐廳,使用玩偶取代透明隔板,用趣味方式拉開顧客間的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