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O正名武漢肺炎 新名為「COVID-19」

徐婉寧 / 編譯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新型冠狀病毒肺炎,也就是俗稱的武漢肺炎,現在有了正式名稱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時間11號宣布,新名稱叫做「COVID-19」,強調這個名稱能顯示疾病,又避免指涉特定地點、動物物種和人群。WHO也首度表示,病毒威力勝過恐怖攻擊,應視為頭號公敵。若不積極面對,將對其他地區構成嚴重威脅。

WHO在日內瓦時間11號,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名為COVID-19。秘書長譚德塞表示,這名稱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、動物物種、個人或群體,避免汙名化。他也首度表示,疫情恐對全球構成嚴重威脅。譚德塞說:「對中國而言疫情仍處於非常緊急的情況,但除非我們運用當前的機會窗口,否則病毒對世界其他地區也會構成嚴重威脅。」

WHO更強調,病毒將引發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動盪,威力更勝恐怖攻擊,應視為頭號公敵,積極對抗。同時指出,第一批疫苗可望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。譚德塞表示,「第一批疫苗可望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,所以我們目前必須竭盡所能,用可能的武器對抗病毒。」

COVID-19疫情持續延燒,但醫學界對病毒的了解仍有限,甚至檢驗多次才能確診。日本11號就出現,2名從中國搭乘撤僑專機返國的民眾,隔了10多天才確診。他們初次檢驗都是陰性反應,其中一人檢驗兩次才確診,另一人更檢驗到第三次才出現陽性反應。
 
中國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跟研究團隊在11號發表的論文更指出,病毒潛伏期最長達到24天。但他隨後又表示,24天的案例是極端,不是普遍情況。鍾南山表示,「這24天我們仔細的看,在這1099人裡頭只有一例,也就是說佔千分之一還不到。所以這個來說,用一個極端
來以偏概全是不合適的。」

鍾南山說,他們研究的病例,絕大多數病人的潛伏期是2到7天,中位數是4天。這篇論文不是正式文章,不能做為臨床考慮的依據,也不能過度解讀。他也指出,中國疫情預計在2月中或2月下旬達到最高峰,可能在4月份結束。
 
1581484710x.jpg
(圖/美聯社)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