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萬長者罹肌少症 增跌倒、失能等風險
賴淑敏 莊志成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根據統計,全台有超過30萬名肌少症的長者,因為肌肉量流失,活動功能變差,很可能會增加跌倒、失能、臥床,甚至是死亡風險。有醫師提醒,三餐要均衡還要搭配運動,才能避免肌力流失。
公園裡有不少長者散步、做運動,該怎麼保養身體,他們各自有一套方法。83歲長者李女士說:「早上來這裡運動一次,這個時候又來運動一次,都是這樣,每天啦。」86歲的林先生說:「年紀比較大喔,我都吃粥啦,晚上的話都吃麵啦。」
根據台北榮總最新調查發現,國內65歲以上長者、約有7%到10%患有肌少症疾病,依此推估全台有超過30萬名肌少症長輩,因為肌肉量流失,運動活動功能變差,可能因此走路變慢、握力下降、行動吃力、體重減輕、反覆跌倒等,甚至增加臥床及死亡風險,嚴重影響老人生活品質。
北榮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指出:「當你的體力越下降,你的一些代謝機能會越來越差,對老年人來講,他跌倒的風險就越差(大),因為體力不好,你走路速度可能變慢,你的肌肉的力量可能變少。」
醫師提醒,40歲以後、肌肉量會慢慢流失,千萬不要以為吃得清淡就是健康,三餐應多補充蛋類、肉類、蔬果等六大類營養,另外也建議做一些有氧和阻抗運動,例如坐椅子抬腿,可以保持身體柔軟與平衡,50歲以上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、女性小於33公分,就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,應及早預防肌力流失,75歲以前都還來得及補救。
公園裡有不少長者散步、做運動,該怎麼保養身體,他們各自有一套方法。83歲長者李女士說:「早上來這裡運動一次,這個時候又來運動一次,都是這樣,每天啦。」86歲的林先生說:「年紀比較大喔,我都吃粥啦,晚上的話都吃麵啦。」

根據台北榮總最新調查發現,國內65歲以上長者、約有7%到10%患有肌少症疾病,依此推估全台有超過30萬名肌少症長輩,因為肌肉量流失,運動活動功能變差,可能因此走路變慢、握力下降、行動吃力、體重減輕、反覆跌倒等,甚至增加臥床及死亡風險,嚴重影響老人生活品質。
北榮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指出:「當你的體力越下降,你的一些代謝機能會越來越差,對老年人來講,他跌倒的風險就越差(大),因為體力不好,你走路速度可能變慢,你的肌肉的力量可能變少。」
醫師提醒,40歲以後、肌肉量會慢慢流失,千萬不要以為吃得清淡就是健康,三餐應多補充蛋類、肉類、蔬果等六大類營養,另外也建議做一些有氧和阻抗運動,例如坐椅子抬腿,可以保持身體柔軟與平衡,50歲以上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、女性小於33公分,就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,應及早預防肌力流失,75歲以前都還來得及補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