諾貝爾物理獎 3學者開啟宇宙、天文革命

徐家仁 / 編譯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獎,獎項一分為二。一半頒給了美國「普林斯頓」大學的教授「皮伯斯」,另外一半,由瑞士日內瓦大學的「梅爾」以及「奎洛茲」兩位教授共享。「梅爾」和「奎洛茲」,是以「都卜勒」光譜學,首度證實太陽系外,存在著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。

這次獲獎的3位學者,所發現的結果或結論,都是數十年前的事。但卻因為對於後來的宇宙天文學研究做出貢獻,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。首先是來自美國的皮伯斯,他和研究夥伴早在1965年就證實所謂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,是140億年前所謂宇宙大爆炸之後,殘留在宇宙中的能量。

除了做為大爆炸理論的證據,CMB還可以讓天文學家們更加了解宇宙的演化過程。以及宇宙構成要素中,占相當大比例的暗物質與暗能量。

今年另一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,是由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梅爾與奎洛茲兩位學者。他們在1995年以都卜勒光譜學,首度證實在我們的太陽系以外,有著被行星繞行運轉的恆星。開啟了科學界對於系外行星的研究大門。

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拉森表示,「1995年之前,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系外行星的存在。現在我們有了答案,不只因為1995年的發現,而且是如雪崩一般增加的發現成果,大量證實系外行星的存在相當重要。」

學者指出,多年來人類一直有疑問,除了地球之外,到底有沒有其他行星、可能有生命的存在。現在這個問題當然還沒有真正獲得解答,但至少證明我們的太陽系以外,還有其他類似的星系存在,這就是個重要的起步。

 
1570624171e.jpg
(圖/美聯社)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