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保團體走訪養鴨場 批「籠飼鴨」環境惡劣
林靜梅 陳柏諭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台灣的褐色菜鴨因為產蛋率世界第一,還被稱為國寶鴨,不過動保團體實際走訪養鴨場,發現褐色菜鴨被養在籠子裡,環境惡劣,嚴重剝奪動物福利。
水禽鴨子在白天裡,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會生活在水中,因此養鴨場內通常可見開放水源讓鴨子活動,不過動保團體走訪彰化屏東的養鴨場,卻發現有些鴨子被養在狹小的籠子裡面,無法親水,腳蹼踩在籠子過乾滲血,無法清理羽毛,也沾黏排泄物。
水禽鴨子在白天裡,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會生活在水中,因此養鴨場內通常可見開放水源讓鴨子活動,不過動保團體走訪彰化屏東的養鴨場,卻發現有些鴨子被養在狹小的籠子裡面,無法親水,腳蹼踩在籠子過乾滲血,無法清理羽毛,也沾黏排泄物。

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寸舫筑表示,「有時候是完全一滴水都碰不到,對牠們來說真的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折磨,我們真的不能這樣子養水禽,這真的是一個虐待。」
動保團體訪問農民,得知這樣籠飼鴨,死亡率比平飼養殖高出二到五倍,但國內約有15%到20%以這種不人道的方式飼養鴨子,圖的是管理方便,並且可飼養更密集,提高收入。
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認為,「農委會在這個時候應該要有政策引導,趕快阻止業者往錯誤的方向去走。」
台灣的褐色菜鴨因為產蛋率世界第一,還被稱為國寶鴨,不過遭到剝奪動物福利,以籠子來飼養,動保團體批評不人道,希望農委會輔導農民升級,不過截至中午前,農委會並沒有做出回應。
動保團體訪問農民,得知這樣籠飼鴨,死亡率比平飼養殖高出二到五倍,但國內約有15%到20%以這種不人道的方式飼養鴨子,圖的是管理方便,並且可飼養更密集,提高收入。
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認為,「農委會在這個時候應該要有政策引導,趕快阻止業者往錯誤的方向去走。」
台灣的褐色菜鴨因為產蛋率世界第一,還被稱為國寶鴨,不過遭到剝奪動物福利,以籠子來飼養,動保團體批評不人道,希望農委會輔導農民升級,不過截至中午前,農委會並沒有做出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