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潟湖人工島 全球首創垃圾堆成
黃韻玲 / 編譯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當全球都在為垃圾、環保及再生能源問題想辦法變革創新之際,新加坡把垃圾焚化的灰燼、轉化為無機廢料,再埋置於本島南方的潟湖上,成為全球第一個用垃圾堆砌而成的人工小島。
在新加坡南方約八公里的兩個小離島錫京和實馬高,看起來清澈乾淨,風景優美,其實中間高出水面的陸地,都是來自新加坡的垃圾所堆填;每年,新加坡製造的垃圾,有三百萬噸運送到這裡,不過,沒有臭味、沒有汙染,還能見到鱷魚等動物在這裡生活,現在還是個生態觀光景點。
觀光客說:「水還滿清澈的,紅樹林茂盛,這些紅樹林幼苗也長得很好。」
去年,新加坡本島的居民製造將近八百萬噸的垃圾,地方媒體報導,每位居民每天丟掉13個塑膠袋。
大士南焚化廠總經理張國安表示,「新加坡的垃圾量增加,將之焚化可減少90%的量。」
焚化後的灰燼,為了不跟海上物流正常運輸衝突,都利用夜間運送到實馬高島。在兩座天然小島之間,圍起占地 3.5 平方公里、容量 6300 萬立方公尺的垃圾填埋場,目前已經填埋了一半;官方承認,倒進去的爛泥灰燼水是黑的,經過毒物測試,不會傷害環境;圍起來的堤壩約8.15公里,堤壩外用聚乙烯鑄一層不透水的保護膜隔離汙染。不過一些環保團體仍有疑慮。
新加坡零浪費發言人白海林說:「灰燼將還是會永遠留在那個地方,所以我們仍不確定接下來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。」
官方估計以目前填埋的速度,實馬高島將於2035年填滿,政府已經開始尋找垃圾問題的替代方案。
在新加坡南方約八公里的兩個小離島錫京和實馬高,看起來清澈乾淨,風景優美,其實中間高出水面的陸地,都是來自新加坡的垃圾所堆填;每年,新加坡製造的垃圾,有三百萬噸運送到這裡,不過,沒有臭味、沒有汙染,還能見到鱷魚等動物在這裡生活,現在還是個生態觀光景點。
觀光客說:「水還滿清澈的,紅樹林茂盛,這些紅樹林幼苗也長得很好。」
去年,新加坡本島的居民製造將近八百萬噸的垃圾,地方媒體報導,每位居民每天丟掉13個塑膠袋。
大士南焚化廠總經理張國安表示,「新加坡的垃圾量增加,將之焚化可減少90%的量。」
焚化後的灰燼,為了不跟海上物流正常運輸衝突,都利用夜間運送到實馬高島。在兩座天然小島之間,圍起占地 3.5 平方公里、容量 6300 萬立方公尺的垃圾填埋場,目前已經填埋了一半;官方承認,倒進去的爛泥灰燼水是黑的,經過毒物測試,不會傷害環境;圍起來的堤壩約8.15公里,堤壩外用聚乙烯鑄一層不透水的保護膜隔離汙染。不過一些環保團體仍有疑慮。
新加坡零浪費發言人白海林說:「灰燼將還是會永遠留在那個地方,所以我們仍不確定接下來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。」
官方估計以目前填埋的速度,實馬高島將於2035年填滿,政府已經開始尋找垃圾問題的替代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