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「千人計畫」招攬海外高端人才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中國招攬海外高端人才的「千人計畫」,科技部初步掌握,台灣有七位領過學術補助的學者、研究人員加入;教育部正在查核有六到七位,現職教師可能參與。智慧財產專家指出,中國是以國家級戰略,在快速吸收人才,台灣也應該盤點研究領域,避免國家栽培的人才,直接被對岸吸收。
千人計畫參與者李湘盈說:「我主要的科研方向是做血液細胞發育,畢竟我覺得人才是一個全世界的資源,並不一定說,就是沒有地域限制。」
報導指出,李湘盈在成功大學畢業後,前往美國深造,研發出體外造血技術,被延攬到北京大學工作。李湘盈的案例較無爭議,但如果是台灣現職的大學專任教授,或領有科技部補助的研究人員,未經報准參與,恐怕就會踩到紅線。近期科技部、教育部,各啟動查核工作、掌握名單。
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說:「據我了解是有七位學研,就是研究人員有參與千人計畫,有兩人已經離開了(已前往對岸工作)。」
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畢祖安表示,「掌握,我現在能夠查到六位到七位的現職專任教授。」
教育部表示,如果涉犯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之一,從事軍事、政治工作,影響國家安全,可處最高50萬元罰鍰。科技部指出,若將科技部的研究計畫,移轉到其他地方,可以把補助款追討回來。
北科大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江雅綺說:「現在這種比如說中美貿易,還有科技戰的趨勢,還有氣氛之下,台灣也面臨到其實跟對岸的交流常常遇到一些智慧財產權的侵害,或智慧財產權保障不足的情況。我想就是針對一些有使用到國家資源去栽培、去培育的基礎關鍵科技領域,國家是有責任做一些把關。」
千人計畫是2008年中國招攬海外高端人才的國家發展戰略,要在海外取得博士門檻,才有資格參與,每年必須在北京工作,不少於9個月,領域聚焦在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、產業園區,每人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一次性補助等待遇。專家認為,對岸是有戰略性的吸納人才,台灣有責任防堵國家栽培的科研專才外流。
千人計畫參與者李湘盈說:「我主要的科研方向是做血液細胞發育,畢竟我覺得人才是一個全世界的資源,並不一定說,就是沒有地域限制。」
報導指出,李湘盈在成功大學畢業後,前往美國深造,研發出體外造血技術,被延攬到北京大學工作。李湘盈的案例較無爭議,但如果是台灣現職的大學專任教授,或領有科技部補助的研究人員,未經報准參與,恐怕就會踩到紅線。近期科技部、教育部,各啟動查核工作、掌握名單。
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說:「據我了解是有七位學研,就是研究人員有參與千人計畫,有兩人已經離開了(已前往對岸工作)。」
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畢祖安表示,「掌握,我現在能夠查到六位到七位的現職專任教授。」
教育部表示,如果涉犯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之一,從事軍事、政治工作,影響國家安全,可處最高50萬元罰鍰。科技部指出,若將科技部的研究計畫,移轉到其他地方,可以把補助款追討回來。
北科大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江雅綺說:「現在這種比如說中美貿易,還有科技戰的趨勢,還有氣氛之下,台灣也面臨到其實跟對岸的交流常常遇到一些智慧財產權的侵害,或智慧財產權保障不足的情況。我想就是針對一些有使用到國家資源去栽培、去培育的基礎關鍵科技領域,國家是有責任做一些把關。」
千人計畫是2008年中國招攬海外高端人才的國家發展戰略,要在海外取得博士門檻,才有資格參與,每年必須在北京工作,不少於9個月,領域聚焦在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、產業園區,每人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一次性補助等待遇。專家認為,對岸是有戰略性的吸納人才,台灣有責任防堵國家栽培的科研專才外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