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農會積極培育新血

解決農業缺工問題,農委會推出季節性缺工措施,由各農會成立農業耕新團、人力活化團,目前全雲林縣大約有400多名農耕士,先舒緩季節性農業缺工問題。

菜園裡忙著採收空心菜,兩年前才剛從高職畢業黃先生,就加入雲林莿桐農會農耕士的工作,平均每個月上班23天,薪水超過3萬元,他就說這樣薪資穩定,對他未來想要規劃務農事業有很大幫助。

莿桐農會農耕士 黃先生說:「也算是對自己投資,學習以後的路,以後因為也是要從事農業這一塊。」

莿桐農會總幹事 張鈺萱表示,「我想透過這樣學習,透過農場主教導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,那又有三萬元收入,未來從農路上對年輕人是有非常大幫助。」

為了要補足農業缺工問題,以莿桐農會來說,三年前開辦農耕士派工,20名農耕士依農場登記需求分配人力,有農耕士清晨出班也有農耕士下午出班,一天以8小時為限,媒合率達95%成效佳,今年增加到30名。

農場業主 林先生說:「工作雖然簡單,但是都是有訣竅,要有專業才有工作效率。」

為了要讓全雲林各鄉鎮,也都能有農耕士人力派工,目前雲縣內共九個農會成立耕新團、十三個農會有人力活化團,總計有四百多名農耕士。

雲林縣農業處長 張鴻猷表示,「400個人以派工一個月20天的話,大概可以解決40%左右的缺工問題。」

雲縣府農業處表示,農耕團農耕士會由農會投保勞健保,而人力活化團農耕士大部分是在地農民,多少貼補家用,但薪資每小時一百五十元,還有獎勵金、交通費,月薪可領三萬元左右,若有專業技術或重體力還可領超過四萬元,希望來紓緩農業缺工問題。

 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