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向命運低頭 多重障礙兒獲選「自強兒童」
黃立偉 陳柏諭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家扶基金會,在全台灣選出23個自強兒童,他們許多人的背景是從單親、低收入、或者是隔代教養家庭長大的,他們不但沒被命運打倒,反而堅強面對人生的困境。來看他們的故事。
緩慢的比著手語,向媒體自我介紹,聽力、視力嚴重缺損的盧宏杰,剛做完耳朵重建手術,兩耳還包著紗布。媽媽說做完手術,他的聽力還是零,但因先天罹患小耳症,外觀與人不同,在學期間曾受到排擠,在手術後,外觀就會和正常人一樣。現在的他轉讀啟聰學校,努力學手語,已逐漸能透過手語溝通、表達情緒。
緩慢的比著手語,向媒體自我介紹,聽力、視力嚴重缺損的盧宏杰,剛做完耳朵重建手術,兩耳還包著紗布。媽媽說做完手術,他的聽力還是零,但因先天罹患小耳症,外觀與人不同,在學期間曾受到排擠,在手術後,外觀就會和正常人一樣。現在的他轉讀啟聰學校,努力學手語,已逐漸能透過手語溝通、表達情緒。
自強兒童盧宏杰媽媽表示,「觸摸人家肩膀,可是人家會覺得說你為什麼要打我,他很開心,可是別人感覺,就覺得你是在有點像摸我觸碰、不開心,可是他現在(讀啟聰學校)目前沒有遇到這些問題,因為他的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大約一樣的。」
這是由家扶基金會挑選出來「自強兒童」,全台共有23位,有來自單親、弱勢,還有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的小孩。但他們走出逆境、不向命運低頭,而且很早就懂得為家裡分憂。
自強兒童 林冠妤說,「要維持一個家不容易,因為是吃家裡、用家裡、住家裡,所以多少幫一點忙,因為媽媽很辛苦,所以多少幫一點,就是不要讓她那麼累。」
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何素秋表示,「自強兒童他代表的是堅毅、勤奮還有勇敢,這些孩子在逆境當中,我覺得他們還這麼勇敢面對,他是很值得被看見的。」
家扶基金會表示,每年都會透過募款幫助弱勢家庭兒童,減輕學費重擔。另外,也會導入社福資源,協助單親、弱勢小孩走出困境。
這是由家扶基金會挑選出來「自強兒童」,全台共有23位,有來自單親、弱勢,還有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的小孩。但他們走出逆境、不向命運低頭,而且很早就懂得為家裡分憂。
自強兒童 林冠妤說,「要維持一個家不容易,因為是吃家裡、用家裡、住家裡,所以多少幫一點忙,因為媽媽很辛苦,所以多少幫一點,就是不要讓她那麼累。」
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何素秋表示,「自強兒童他代表的是堅毅、勤奮還有勇敢,這些孩子在逆境當中,我覺得他們還這麼勇敢面對,他是很值得被看見的。」
家扶基金會表示,每年都會透過募款幫助弱勢家庭兒童,減輕學費重擔。另外,也會導入社福資源,協助單親、弱勢小孩走出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