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照片來源:美聯社)
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在內戰爆發以來首度出訪,選擇的是背後大力支持的伊朗,先後會見最高領袖哈米尼以及總統羅哈尼等政府高層。但外交部長薩利夫並沒有出席。
現年59歲的薩利夫,從大學到博士都在美國受教育,專攻國際法與國際關係。除了在前總統卡塔米任內擔任駐聯合國大使,薩利夫在羅哈尼2013年當選總統後,就被委以外交部長重任,加上能以流利的英語跟外界溝通,被視為伊朗的外交門面。2015年伊朗與有關各國達成核能協議,薩利夫是重要的推手。
薩利夫於2017年7月17日表示,「我們收到互相矛盾的訊息,不知道哪個訊息要怎麼去解讀。但很清楚的是,伊朗十分認真面對這項核能協議。」
但羅哈尼總統與西方和解的路線,不僅受到美國川普政府的質疑,在國內更面對強硬派的壓力。
「美國輕易就退出各種國際條約。川普在電視上撕毀承諾,說要退出條約(伊朗核能協定)。伊朗沒辦法跟這種政府合作。」哈米尼在2018年5月24日曾如此表示。
關於薩利夫請辭的原因,各方眾說紛紜。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說,這可能是羅哈尼要和國內強硬派周旋的戰術之一,因此還沒有批准辭呈。但也有說法認為,強硬派已經佔了上風,逼退薩利夫是架空羅哈尼的手段。而且哈米尼才有最後拍板的權力。而伊朗國內的政局發展如何,牽動著未來的中東局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