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球場上賣力奔跑、或是在室內鍛鍊健身,大學生課餘要運動,不是難事!但假若要上體育課,學生們興趣高昂嗎?
康寧大學邱同學說,「幾乎都在體育課才會在動,(體育課變多這個會增加你的運動意願嗎?)這個我覺得應該不太會,要看個人喜不喜歡運動。」
康寧大學郭同學則表示,「當然,一定會啊,對啊。」
體育列為必修,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;但體育署指出,106年國民體育法修法之後,大學體育課必修學分,由大學自主訂定,每校的體育必修時數不一,甚至下降。
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蔡忠益表示,「包括學校它開設必修的體育課程,以及辦理運動賽事,或者是它去強化它的運動設施,這三項指標來讓學生可以達到規律運動的習慣。」
希望更多學校將體育至少列為兩年四學期,今年起教育部將「獎勵私立大學校務發展計畫要點」新增「體育推展成效」,若體育必修達六學期以上,可得四分、四學期者2.5分、未達四學期者1分;非必修則零分。私立康寧大學對體育署增加體育課的獎勵樂觀其成,卻也坦言牽連到辦學成本。
康寧大學體育室副主任溫華昇提到,「體育署這種看法,當然對我們學生體能健康來講是有幫助,可是問題是要怎麼做,雖然你要補助這個部分,一般私立學校考量就是在於,教師的鐘點費的問題跟補助的部分能不能結合。」
由於私校體育經費,主要來自撥款,也因為有招生壓力,挹注的經費,能否確實提升體育設備資源與師資,才是主要考量。不過體育署強調,體育成效僅列為獎勵指標之一,還需考量其他評比項目,並不會影響到其他補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