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陰街榮景不再 拚轉型振興商圈
曹晏郡 張國樑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位在台北車站、台北轉運站和捷運附近的「華陰街」,早期是台北的批發市場始祖。不過近年來,隨著消費型態的改變,華陰街開始面臨「沒落」危機,這也讓當地的發展協會力拚轉型,要改變現況。
邊聊天、邊幫顧客修理皮件,在「華陰街」生活三、四十年以上的游先生,是皮件商店員工。談到過去商圈的繁榮盛況,和現在的生活對比,直呼是天壤之別。
皮件業者游茂盛表示,「天堂的時候,幾乎說有開店的人、保守的人,只要好好經營,十年的話都可以賺到財產。以現在的立場,你有很好的經營方式,不一定會賺到錢,或許你會賠到錢。」
皮件業者周桂樹表示,「(早期)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可以排貨,就相差這樣,那現在就不一樣,現在你看(業績)差7成,有時候都很閒。像現在你如果給人家租店的,其實很多都沒辦法支持。」
周先生說,華陰街靠近車站,早期民眾想批發皮件、飾品,或是挑選舶來品,都會專程往這裡走,但這是30年前的往事。近幾年,隨著網路電商崛起、消費型態改變,買氣變少,也連帶使得一些店舖,陸續收攤。
皮件業者鄭人豪說,「巔峰的那時候比起來,(業績)應該是差七成,慢慢的沒落。我倒覺得其實應該是說商機分散,舉個例,皮帶,每個人都要用皮帶,只是說他多久換一條皮帶。」
從有開店就有賺,到現在業績成長停滯。鄭老闆在華陰街開業10多年,也知道這就是大環境轉變。不過現在,台北市商業處和各商圈,陸續推出「提振商圈補助計畫」,華陰街獲得60萬元補助,將投入轉型,希望老商圈能跟上時代腳步,重新擦亮招牌。
邊聊天、邊幫顧客修理皮件,在「華陰街」生活三、四十年以上的游先生,是皮件商店員工。談到過去商圈的繁榮盛況,和現在的生活對比,直呼是天壤之別。
皮件業者游茂盛表示,「天堂的時候,幾乎說有開店的人、保守的人,只要好好經營,十年的話都可以賺到財產。以現在的立場,你有很好的經營方式,不一定會賺到錢,或許你會賠到錢。」
皮件業者周桂樹表示,「(早期)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可以排貨,就相差這樣,那現在就不一樣,現在你看(業績)差7成,有時候都很閒。像現在你如果給人家租店的,其實很多都沒辦法支持。」
周先生說,華陰街靠近車站,早期民眾想批發皮件、飾品,或是挑選舶來品,都會專程往這裡走,但這是30年前的往事。近幾年,隨著網路電商崛起、消費型態改變,買氣變少,也連帶使得一些店舖,陸續收攤。
皮件業者鄭人豪說,「巔峰的那時候比起來,(業績)應該是差七成,慢慢的沒落。我倒覺得其實應該是說商機分散,舉個例,皮帶,每個人都要用皮帶,只是說他多久換一條皮帶。」
從有開店就有賺,到現在業績成長停滯。鄭老闆在華陰街開業10多年,也知道這就是大環境轉變。不過現在,台北市商業處和各商圈,陸續推出「提振商圈補助計畫」,華陰街獲得60萬元補助,將投入轉型,希望老商圈能跟上時代腳步,重新擦亮招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