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業年損約126億 現金救助僅占25%左右

台灣每年農業損失約126億,但現金救助只佔農損25%左右。該如何保障農、漁民權益?農委會研擬推動「農業保險」專法,降低農業經營風險,今天召開公聽會。

台灣農業作物、生產等種類繁多,但卻時常得承擔天災帶來的農業損失。因此農委會在近幾年推動「農業保險法」,規畫擴大農業保險範圍、建立危險分散機制、以及調整救助制度等方向,來保障農、漁民權益。農業金融局代理局長李聰勇表示,目前根據農發條例適用試辦,規劃農業保險基金進行風險管理,還可以共保、再保。

根據農金局,近十年數據分析,平均每年,農業損失126億元,但現金救助金額,只佔農損25%左右。因此從104年開始,陸續推出芒果、水稻等保單,今年更規畫香蕉、虱目魚等7類保單。但農保的執行,有一定難度和複雜度,透過專法訂定,才能讓相關法律和制度更完備。

德河海洋生技公司協理沈冠佑表示,希望保單更彈性,「比如說11度幾天、10度配合幾天,讓保單數據可以更彈性一點,農民很怕數據寫太死。」永安區漁會總幹事黃鶯則建議天災保單要合一,「這樣漁民在運作的時候比較不會那麼繁瑣,目前只有石斑魚,我們希望魚種能夠增加。」

農委會表示,將彙整產官學界的各種意見,作為參考依據,最快今年底,完成專法訂定。


 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