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澳電廠案 專家籲公開最新汙物排放評估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環境中的各種毒物會威脅健康,台灣毒物學學會今天舉辦年會,被問到如何看待「深澳電廠」擴建,可能會造成的汙染,理事長康照洲呼籲,政府應該針對新的技術,以及排放出來的東西來做評估;只說「乾淨的煤」,會讓民眾處在不安和猜測中。
台灣毒物學學會舉辦30週年慶年會,副總統陳建仁應邀以專家身分,從過去慢性砷中毒案例來分享台灣本土毒物學的發展,而與會學者都被問及,如何看待深澳電廠將重啟可能帶來的汙染,毒物學會理事長康照洲直言,政府應該公開最新的評估。
康照洲指出,「它的環評事實上是在2005年、2006年的時候做的,但是新的技術是不是會產生(污染)?它的量是多少?其實現在還沒有真正好的數據。」專家呼籲,政府應該提出機電組會排出的汙染物,公開排放量風險評估,不要讓民眾處在擔憂中。
而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,環境中的毒物,除了讓食物中可能含有重金屬,現在還增加了空汙 PM2.5,以及新的印刷技術可能帶來的未知毒物。醫師呼籲,政府應該跟上時代腳步。
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,「政府對於一些毒物的管制,其實要更嚴格一點點,對於我們相對的一些廠商、一些業者,目前的做法應該是更積極正面,去注意他們所排放的廢棄物。」醫師也認為,在食安越來越受重視下,爆發出的食安問題,其實就是環境汙染警訊,政府應該反思環境中的重金屬來源,更要嚴格把關像是火力發電廠或是焚化爐,不要造成二次汙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