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台中綠川整治 還有全國唯一"註冊商標"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台中市正在進行綠川整治,預計再半個月就可以開放;沿線獨創路燈及水溝蓋採用綠川註冊商標,更有整體性。不過有學者提醒,整治不該只有一小段,要有全面性的思考;而居民則是希望,解決河川惡臭之外,也要改善附近移工聚集衍生的問題。 整治後的綠川,水與人之間,距離不再遙遠。 完工於1915年的綠川櫻橋,曾經因為綠川加蓋埋在地下,也在這次整治後,重見天日。而這座有百年歷史的中山綠橋,原本是河川的瓶頸點,透過加深與分流,解決它未來可能面對的危機。 ==台中市水利局長 周廷彰== 我們為了要保護這個中山綠橋 而且能夠來解決排水的瓶頸點 這排洪箱涵 大概有兩層樓高 從中山綠橋的橋下鑽過去 綠川整治,除了讓民眾親水,也結合文創,打造全國唯一綠川註冊商標專屬logo,用在水溝蓋及路燈欄杆,要重現昔日"小京都"風貎,但居民更擔心的是,綠川周邊也是移工聚集處,開放之後,環境和治安,也要同步解決。 ==綠川店家== 假日都有移工在出入 公共衛生這個我覺得 要有公權力去取締 公民團體則是指出,綠川全長6.1公里,現在只針對雙十路至民權路河段整治,擔心過度水泥化,擋不住極端氣候的強降雨。學者則是肯定綠川風貎改造,拉近人與水的距離,但更該用區域性思考,否則綠川整治,將成為一面照妖鏡。 ==逢甲大學都計系副教授 劉曜華== 蓋了一個照妖鏡讓大家去看 可能還留下來一些 像那個橋(的問題) 雖然說它(綠川)上面 有處理(淨化)過了 可是它會被接受檢驗 帶到跟人比較接近 變成一個都市活動裡面 比較核心區的概念 綠川從1950年代移民加蓋吊腳樓,到家戶廢汙水直接排入河川,惡臭長達數十年,1990年代甚至有"台中市頹廢八景"的惡名,下午台中市長林佳龍到綠川整治現場會勘,宣告農曆年前,將提早完工開放的親水河段,但能否創造新風貎與商機,有待時間印證。 黃千容 賴世杰 台中報導

823公投》重啟核三,你怎麼看?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