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歌採集運動 保留台灣珍貴音樂史料
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1960年代年許常惠、史惟亮等幾位前輩音樂家,擔心台灣各地許多珍貴的民間音樂,逐漸流失,發起民歌採集運動,紀錄原住民、福佬、客家歌謠,也發掘了陳達、廖瓊枝等民間樂人,50年過後,這些當初的音樂,都成為後來的音樂人創作的養分。
阿美族人唱著部落耆老們流傳下來的「老人飲酒歌」,和盤帶播放50年前採集下來的聲音,一樣讓人回味無窮,這首阿美族的古調,郭英男曾到法國公開演唱,也是1996年奧運開幕曲,今年的世大運閉幕表演節目的音樂,也融入這首曲子,半世紀前輩音樂家許常惠、史惟亮等人的「民歌採集運動」,為台灣留下珍貴的音樂史料。
==國立傳藝中心主任 吳榮順==
我們希望世世代代的這些
台灣的音樂
能夠透過民歌採集運動
留下來的這些有聲資料
能夠繼續發芽滋長
當時這些音樂家揹著沈重的錄音設備,上山下海採集原住民、福佬、客家音樂,為500多位歌者錄音,留下2000多筆有聲資料,沒有任何官方的奧援,甚至一度可能放棄。
==資深媒體人 麻念台==
第一次民歌採集的時候
他(許常惠)認為
漏掉了很多東西
我說你再去採集
他說沒有辦法 因為他也不會開車
然後他也沒有經費
我剛好有分期付款買一部小車
我說車我來解決
我來幫你當司機
可是錢我沒有辦法
==德國波昂東亞研究院神父 歐樂思==
這些音樂都是很珍貴的文化資產
如果沒有保留下來 沒有錄音下來
沒有寫譜下來的話 一定會流失
不只對台灣 對全世界都是損失
當年歐樂思神父募集了5萬馬克,折合當時台幣50萬元無條件贊助,才得以讓六○年代的聲音能被保留下來,如今這些台灣珍貴的史料才能再被聽見,繼續流傳。
記者 陳姝君 陳立峰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