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部提開採陸砂 環保署完成政策環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新時間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挖砂石,目前超過一半都是來自河川,不過未來可能會轉向陸地的砂石!由於經濟部提出,未來六年台灣每年都有7400萬噸的砂石需求,其中前瞻基礎建設就佔了400萬噸,為了不仰賴中國進口,希望改採本地的陸砂。昨天環保署走完程序、完成政策環評,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指出,經濟部並沒有提出具體的開採區位,政策環評可能會白忙一場,因為未來還是要透過個案環評審查通過,才能開採。
業者曾在彰化縣八卦山開採砂石,留下光禿禿的山階,停止開採後,依然在這塊山林留下傷疤。不過,未來的砂石開採政策,恐怕會讓這樣的情景再度重現!因為環保署24號完成經濟部提出的「砂石開發供應政策環評」,目前過半的河床砂石開採,未來可能轉向陸砂開採!
==環保署副署長 詹順貴==
他們認為因為有這樣子
7400萬噸的年需求 
所以可能河砂採取不夠
大陸進口的來源不穩
經濟部提出未來六年,台灣每年都有7400萬噸的砂石需求量,其中前瞻基礎建設8年需要3200萬噸、光一年就增加400萬噸砂石需求,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指出,軌道建設的同時也會挖山洞、產生剩餘土石方,經濟部卻在環評時,沒有提出盤點量,也不願公布21處潛在開採區位,讓環評委員很難評估,陸砂開採對環境的影響程度。
==環保署副署長 詹順貴==
陸砂可以開採區位不明的情況之下
政策環評的實質效果
就會大打折扣
到時候 陸砂開採的個案環評
還是會接受到嚴格的檢核
==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 粘麗玉==
這個政策環評通過之後
我就擔心說各縣市政府
就得配合這一個政策環評了
由於政策環評無法提出准駁,環保署最後只能建議,還是要以河床開採為優先,但環團還是擔心,未來地方政府會為了配合政策,增加陸砂開採。經濟部礦務局則回應,沒有公布陸砂潛在的開採位置,是擔心「見光死」,引來居民抗爭。但詹順貴認為,現在不願公布,未來開發,依然得面對實質的個案環評審查,提出的種種質疑。
記者 黃怡菁 郭俊麟 台北報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