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質電子腳鐐易破壞 罪犯監控現漏洞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假釋中的蕭姓性侵犯破壞電子腳鐐脫逃,廠商表示,橡膠或塑膠材質的電子腳鐐,用銳利的剪刀或油壓剪就能破壞。不過電子腳鐐遭到破壞應該發出訊號,為什麼沒有偵測到?法務部坦言,有時出現異常訊號,是因為收訊不佳,要判定是否逃逸、需要時間查證,很難第一時間掌握行蹤。
方型的GPS訊號盒,用0.5公分厚的束帶,綁在腳踝上,這就是作為性侵假釋受刑人、保護管束用的電子腳鐐,但真要破壞並不困難。
==電子腳鐐製造商 洪皓哲==
在這種狀況下要去解除它
唯一的方法就是從這邊剪掉
為了讓受刑人好穿戴在皮膚上頭,電子腳鐐通常是橡膠或塑膠材質製造,用銳利的剪刀或油壓剪其實都能達到破壞的效果,而且遭到破壞的同時,才會以光纖發射異常訊號。
==電子腳鐐製造商 洪皓哲==
這光纖的部分
當如果當它被破壞之後
它的光纖訊號中斷了
它就會發送訊號
緊急通報訊號到雲端平台去
監控系統它就可以在第一時間
知道說這東西被破壞了
電子腳鐐不難破壞,另一個問題是訊號會發送不穩,電子腳鐐透過GPS定位,來掌握性侵假釋受刑人的行蹤,訊號則是透過GSM行動通訊傳輸,遇到死角就會收訊不良,法務部保護司表示,這次蕭姓受刑人的電子腳鐐,被發現丟在一棟廢棄大樓,懷疑他可能發現訊號會不穩,破壞後刻意藏在收訊不良的地方,躲避監控。
==法務部保護司副司長 張云綺==
錶帶異常或是訊號異常的時候
我們就要去判斷說
第一個你到底是走到死角
或是走到發射器
接收的地方不穩定
它不可能說就是一有訊號異常
你就判定它可能是破壞電子腳鐐
法務部保護司坦承,若出現異常訊號,要花時間釐清到底是不是收訊不良、還是遭到破壞,查證的過程,確實會有「時間上的落差」,到底是不是在查證過程當中,錯失抓人的黃金時間?會再回頭追溯、探討,究竟是哪個環節需要改進。
記者 黃怡菁 應磊奇 郭俊麟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