汙泥脫水新技術 節省掩埋空間.成本
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國內民生汙廢水處理末端,每年產生25萬噸汙泥,難以脫水再利用,中山大學研發團隊最新技術,節省掩埋場空間及掩埋成本,也能讓汙泥再利用。
塑膠桶內裝著,就是民生汙廢水產生的有機汙泥,含水量超過97%,難脫水再利用,但經過中山大學研發團隊,全球獨創的凹板式壓濾機,可將含水量降低四成,甚至比起現有的商業化脫水技術效率更高。
==中山大學環工所教授 楊金鐘==
利用電動力輔助我們的
不管是傳統的板框式壓濾機
或者是結合我們凹板式壓濾機
我們可以把有機汙泥的含水率
降到大概四十幾%到六十幾%
電動力輔助凹板式壓濾機,不同於傳統壓力過濾方式,技術獲專利肯定,能讓汙泥餅體積縮小,不僅處理費用降低一半,掩埋空間也壓縮,同時更意外發現能降低八成塑化劑含量,對於汙泥再利用和環境保護有相當助益。
==中山大學環工所教授 楊金鐘==
你也可以去做燃料 材料
或者作肥料用
當然你不同的應用方向
可能會都有相關的法規
那方面的材料規格的要求
中山大學楊金鐘教授更表示,新技術能處理顆粒小的黏土質,汙水處理廠、下水道,和水庫淤泥都能適用,甚至能進一步研發處理油汙土壤。
記者 李淑蘭 許政俊 高雄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