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從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到,男大生的背部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紅疹,就因為自己猛塗類固醇藥膏,結果反而抑制免疫力,造成黴菌大爆發,還有這位48歲男子,因為皮膚紅癢、起疹就買類固醇藥膏塗,結果長期導致雙手皮膚萎縮、變薄,過去不少民眾只要被蚊蟲叮咬或皮膚紅腫癢,都習慣先買藥膏來塗,結果反而越擦越糟,現在食藥署決議將中弱效的類固醇外用藥轉為處方藥。
==皮膚科醫師 趙昭明==
年紀大的人使用類固醇過久
使皮膚萎縮很容易瘀青出血
還有一些年輕人
使用類固醇在胯下
太久的時候
也會造成我們這個
胯下的皮膚產生萎縮
像妊娠紋一樣的現象
目前國內類固醇成份藥膏分為1到7級,1到4級為強效,現在列處方藥管理,而5到7級為中弱效被列指示藥,不需處方箋就能買到,也因為如此,不少民眾沒有就醫診斷,亂買藥膏自行塗抹,恐怕出現膚色不均、皮膚萎縮等情況,所以皮膚科醫學會才在年初行文食藥署,要求比照美國將1到6級納處方藥從嚴管理。
==食藥署簡任技正 祁若鳳==
因為科學評估
像這種是外用的
沒有辦法在
短期之內看到很明確的
科學上的數據
在兩年內如果看到
這個藥必須要轉類的話
我們就會在那個時間點
就執行轉類
食藥署表示,目前已經開過兩次專家會議,會後決議啟動評估計劃,並要求醫師加強通報,也會評估若濫用嚴重,預計2年內會將5、6級中弱效類固醇藥膏轉處方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