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走過歷史 國立編譯館資料珍貴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從民國八十五年開始,教育部陸續開放民間編印國小、高中以及國中的教科書,打破了國立編譯館獨大的現象,而國立編譯館在開放之後也逐漸不再負責編任何的教科書,逐漸走入歷史,接下來讓我們透過館內的資料庫,看看台灣教科書的轉變。人之衣服所以護身我國衣服長而大故舒泰外國衣服短而小故輕便,這篇課文,出現在民國十一年出版的教科書裡,那時候的教科書,內文都不長,文字用毛筆寫,而且一本定價大洋兩角,這些極具歷史意義的清末民初教科書,現在都被收藏在國立編譯館內,當然,除了珍貴的教科書,國立編譯館還有更重要的意義。既然是統一版本,內容就很重要,尤其在過去威權統治的年代,宣揚國家建設與政績的課文,絕對不會少,而不同年代的教科書,更反映出了台灣社會的變化。書從小到大,字體越來越清晰,而用色與插圖也更為活潑,所有的改變,說明了台灣的進步與改革,既然如此,為什麼教科書還是只有一個版本呢?因此,民國85年開始,民間也可以編印教科書了。兩年後,國立編譯館不再編書,結束歷史性的任務,將來會被併入教育研究院,進行基礎教育研究的工作。公視新聞林曉慧余榮宗採訪報導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