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閎自宅將重建 落腳美術公園區
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曾得到國家文藝獎被喻為建築詩人的大師王大閎,是台灣建築界的傳奇,近年來,學界和建築師們組成學會,奔走募款,希望能重建王大閎來台後,第一棟自建住宅,再把它捐給台北市。
國父紀念館、外交部、台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等早期的公共建築,都是已經96歲的建築師王大閎的設計,將現代建築與中華精神巧妙融和,不過外界認為,他最經典的作品,其實是他的家用住宅設計,尤其是他來台灣後,民國42年在建國南路設計建造的第一棟不到30坪的自用小宅。
==王大閎之子 王守正==
他這棟房子真是
簡單到不能簡單的一棟房子
那就跟他的生活一樣
我父親的生活也非常簡單規律
他所有不需要的東西他都不要
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整棟房子裡面
總共只有一個門 室內只有一個門
廁所的門
這棟房子在未拆除前,是台灣建築系學生必朝聖見習之地,拆除後,也是建築界必研究的典範,消失了數十年之後,學界和建築界組成學會奔走募款,希望能重建它,然後捐給市政府,如今,錢募到了,台北市也決定讓它落腳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美術公園內,希望讓王大閎的建築精神再被看見。
==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理事長 華昌宜==
它的意義 不僅會成為台灣的
重要的建築文物
相信它造好之後
不久就會被大家公認
這是全世界華人的文化資產
==台北市副市長 張金鶚==
豪宅大家都住不起 買不起
都是上百坪
也許這棟房子蓋出來之後
可以讓台北市民再多想一想
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居住環境
王大閎和貝聿銘是哈佛建築系的同班同學,華昌宜說,當時他們的教授建築大師葛羅培斯器重王大閎更勝貝聿銘,但後來王大閎來到台灣,沈默地實踐他的建築理念,樹立了中國現代建築的典範。因此,透過王大閎自宅的重建,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這位建築大師「能簡單、就不簡單」的建築與生活哲學。
記者陳姝君張國樑台北報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