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成塑膠垃圾場 生態面臨威脅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塑膠製品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,科學家在北太平洋發現一個很大的海洋漩渦,裡面都是被丟掉的塑膠品,面積有38個台灣這麼大。--
人類居住的地球,地表面積有七成都是海洋,而被稱為藍色星球,但是廣大的湛藍色海洋,如今已經成為塑膠垃圾的收集場。
於是海龜會吃塑膠袋一點都不稀奇,甚至海鳥的肚子裡裝的全都是塑膠垃圾。
原來地球海平面上漂浮的垃圾多到嚇人,根據科學家預估,每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有多一萬三千個廢棄物,甚至可以堆積到厚厚的十公里,實在令人錯愕。
而且過去60年來,美國跟亞洲國家不斷往太平洋傾倒垃圾,結果垃圾經過陽光照射,慢慢分解成顆粒,然後在洋流的作用下,逐漸形成所謂的。這個距離美國西海岸約九百多公里,面積相當於
台灣的38倍。
而且這些有毒的塑膠垃圾,被海洋生物吃下肚,扼殺不少生命,更可怕的是,有毒物質經由生物和鳥類的身體,逐漸進入人類的食物鏈,帶來的負面影響,難以估計。
因此美國科學家計畫在下個月,前往北太平洋海域,實地視察,以釐清海洋污染和塑膠垃圾對有機物體的危害。
記者綜合報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