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互動
-
AI聊天當心靈寄託成隱憂 醫示警恐患「AI妄想症」
|全球美國近期發生2起憾事,一名加州少年與一名康乃狄克州男子因長期與 ChatGPT 深度互動,疑似加重負面想法,最終釀成悲劇。專家警告,AI過度模擬同理心恐助長妄想與依賴。而各界也在尋求解方,包括日本新創找心理師把關、OpenAI推家長監控功能,但學界認為,就算如此還是難以治本。
-
選前近2千公視讀者分享公投立場 過半數不同意核三重啟
|政治第21案核三重啟公投於23日下午4時結束投票,公視新聞實驗室選前以「台灣公咪」互動網頁、供讀者表達對本次公投的想法,共有1984位讀者使用並分享至各自社群平台,其中52.4%讀者不同意本次公投題目。不過此結果來自網路自發參與,並非隨機抽樣調查,僅做為中選會開票結果以外的網路觀察。
-
動物、植物能對話? 研究:昆蟲聽得到缺水番茄求救
|生活植物雖然靜止不動,但它們受到壓力時其實也會發出叫聲,這些叫聲會被昆蟲接收,作為選擇產卵位置的根據。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發現,雌性飛蛾能聽見乾枯的番茄植株,所發出的超音波壓力聲,來避開產卵。這顯示植物與昆蟲是可以透過聲音互動的,也開啟了自然界聲音傳播的研究新方向。
-
AI機器人成替代人力,人類該如何與它共處協作?【獨立特派員】
|文教科技台灣在少子女化與後疫情時代的雙重衝擊下,正面臨大缺工挑戰,其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缺工情況最為嚴重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AI實體機器人成為替代人力的重要解方,從餐飲業的內外場,到教育現場、醫療院所等多元場域,都已能見到機器人的身影,機械手臂也開始在工廠內取代勞工。真人與AI協作的時代已經來臨,長久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面臨改變,如何找出改變的平衡點,將是未來的重大關鍵。
-
美研究:母若長時間當低頭族 放下手機後與小孩互動時間仍少29%
|生活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,社群媒體使用時間較長的母親,即使放下手機後,專注和孩子互動的時間,也比使用社群媒體時間較短的母親少了29%。研究作者表示,雖然還無法釐清社群媒體與親子互動間的因果關係,但家長若能專注和孩子互動,對孩子而言仍是意義重大,且可對成長過程帶來許多正面影響。
-
南投營北國中舞龍隊赴荷蘭 受邀國際民俗藝術節遊行表演
|文教科技擁有58年歷史的荷蘭國際民俗藝術節,今(2025)年首度邀請來自台灣的舞龍舞獅團隊。南投營北國中的舞龍隊遠征荷蘭,透過舞龍舞獅,跟當地民眾、還有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民俗表演團體互動。
-
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學者估對台將回復文在寅模式
|全球南韓第21屆總統由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當選,他在競選期間被批評親中,也曾對韓美同盟抱持較懷疑態度,更多次表態韓國應和台海衝突保持距離,未來外交走向引發關注。學者認為,李在明對台態度將回歸到文在寅時期模式,互動謹慎且低調。
-
巴西流行仿真「重生娃娃」 部分收藏者當真實嬰兒互動
|全球南美洲國家巴西正在流行1種「重生娃娃」,從頭髮到皮膚的質感都栩栩如生,這些原本只是藝術品的娃娃,後來掀起收藏風潮,還有人把它們當做真實的嬰兒來互動。但是這種不辨真假的作法引起部分人士批評,在國會也有議員提出相關法案。
-
賴清德就職週年持續深化外交 美各州政府在台設24辦事處
|政治總統賴清德就職將在520滿1週年,在外交部分,賴總統面對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重返白宮,比起價值相近更重視實質利益,揮出關稅大刀,增添不確定性,對台政策也回歸「戰略模糊」。如何在川普2.0時代維繫台美關係,眼前仍充滿挑戰。而對於和台灣同屬第一島鏈的日本,有學者認為,賴總統可以藉由自身對日人脈優勢,提升台日在防衛、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層級。
-
陳建仁出席教宗就職典禮 與35位各國政要互動
|全球前副總統陳建仁再度擔任總統特使,出席教宗良十四世(Leo XIV)就職典禮,受到教廷方熱情歡迎;陳建仁在會場與多達35位各國政要互動,場邊外交成果豐碩。陳建仁在彌撒晉見教宗,致贈3個小禮物,並當面邀請教宗來台訪問,期盼持續深化台梵邦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