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中國經濟
-
中國高檔飯店因通貨緊縮生意差 改靠擺攤搶外食商機
|全球中國正面臨通貨緊縮的局面,隨著中國消費者與企業削減旅遊、會議和宴會支出,當地許多高檔飯店生意跟著下滑,近期包括北京、重慶等城市多家高檔五星級飯店,都在戶外擺攤賣外帶食物以彌補飯店收入缺口。學者分析,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繼續下滑,就需要更多政策和財政刺激重振需求。
-
宏都拉斯總統大選 在野候選人喝和臺灣復交
|咱進前佇中美洲的友邦宏都拉斯,11月欲舉行總統大選,最近美國專家有咧分析,宏都拉斯和臺灣重新建交的可能性。咱國外交部今日(8/12)表示,會繼續關注宏國選情發展,會依照符合國家利益、維護國家尊嚴的原則,探討雙方未來關係發展的可能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為台語文)
-
宏國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表態復交 我外交部:依尊嚴原則保持溝通
|政治我國前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將在11月舉行總統大選,而近期有美國拉美問題專家撰文分析,宏都拉斯與台灣重新建交的可能性,對此我外交部今(12)日表示,持續關注宏國選情發展,並將依照符合國家利益、維護國家尊嚴原則,探討雙方未來關係發展的可能。
-
美眾院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 支持我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
|政治美國聯邦眾議院在美東時間23日口頭表決,無異議通過「不歧視台灣法案」,內容要求美國行政部門運用話語權及表決權,大力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。法案提案人之一、共和黨籍的眾議員金映玉(Young Kim)指出,中國可能透過提高關稅、放空股市等方式,破壞台灣金融穩定;而加入IMF,台灣可獲得強化金融韌性,與抵禦中國經濟脅迫的資源。
-
中國1222萬畢業生步入職場 面臨經濟、就業困難壓力
|全球6月是畢業與升學的季節,中國上週末舉行大專入學考試,1335萬人想擠進高等教育窄門。而更嚴峻的是就業市場,因為大環境不佳,5月份出口下跌消費持續緊縮、美中貿易會談維持脆弱休戰、關稅與晶片緊箍咒還在,都讓中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。今(2025)年中國有破紀錄的1222萬個畢業生踏出校園,但這些社會新鮮人馬上面對15.8%的青年失業率,連碩博士生就業都很困難,壓力很大。
-
中國盲盒風潮吹向亞洲、歐洲 業者:Z世代為主要消費群
|全球從中國興起的盲盒風潮,不只亞洲地區流行,現在也吹向歐洲。除了盲盒裡面的玩具吸引人,開盒剎那的興奮和期待,帶給人們自我療癒的小確幸,才是盲盒讓小孩或大人都著迷的關鍵。
-
川普2.0施政百日滿意度 創二戰以來最低紀錄
|全球美國各大媒體相繼公布了「川普就任百日」民調,即使是對川普(Donald Trump)最友善的福斯新聞(Fox News)民調,都顯示川普是美國自二戰以來,施政滿意度最低的總統,絕大部分民眾最不滿的,就是針對關稅、通膨的問題。但川普在共和黨陣營,依舊有8成8的支持率。另一方面,中國製造業的海內外基地,出現暫停生產、放無薪假,還有積極尋找新市場與轉型策略的現象。
-
WSJ稱對中關稅將降至50至65% 白宮否認
|全球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可能調降中國的關稅至50%到65%,這是《華爾街日報》23日刊登的獨家消息,不過白宮否認,強調美國不會單方面調降關稅,川普也表示,目前對中國仍然是最高145%;中方回應「打,奉陪到底;談,大門敞開」。
-
立陶宛設歐洲首座「台灣」代表處 成立後遭中施壓挑戰不斷
|政治在2021年成立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,是在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義的代表處。不過成立以來遇到更名風波不斷,立陶宛總統、總理都曾經點出對名稱的疑慮,中國也對立陶宛實施經濟制裁;而我國政府也積極展開與立陶宛的多項合作,以期建立韌性關係。
-
中國經濟成長停滯 重慶農民搭地鐵賣菜省運費
|全球中國人大5日公布工作報告,希望可以用貨幣政策與消費補貼雙管齊下,達到GDP成長5%的目標,但有專家對效果抱持保留態度。而重慶則出現菜販為了節省運費搭地鐵去賣菜,凸顯貧富差距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