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諾貝爾獎
-
華人首座諾貝爾獎得主 物理學家楊振寧103歲辭世
|文教科技全球知名物理學家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,享嵩壽103歲。楊振寧於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,是華人首座諾貝爾獎得主,也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人。楊振寧生前曾獲頒中研院院士,1948年在美取得博士學位後長期留在美國任教,晚年至北京清華大學任教後定居中國,並於2015年入籍中國。
-
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加籍得主:貿易限制愈多創新愈弱
|全球壓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昨(13)日出爐,由3位學者以「創新與創造性破壞,如何推動經濟成長、並提升全球生活水準」研究,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。其中一名加拿大籍得主,特別對貿易戰提出警告,他認為國際貿易限制愈多,創新就愈被削弱。另一名法國籍得主也警告歐洲,應該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資,不能讓美國和中國擁有主導地位。
-
研究闡釋創新驅動經濟成長 3學者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
|文教科技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今(13)日出爐,由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學者莫基爾、法國學者阿吉翁和加拿大學者郝伊特,3人共同獲獎,表彰他們解釋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,而這也是年度諾貝爾最後一個公布的獎項。
-
諾貝爾經濟學獎3學者共獲殊榮 研究科學如何推動經濟飛快成長
|文教科技2025年諾貝爾獎最後一個獎項「經濟學獎」,得主於今(13)日晚間揭曉,由莫基爾(Joel Mokyr)、阿吉翁(Philippe Aghion)、豪伊特(Peter Howitt)3位學者共同獲獎,表彰3人以不同方式解釋為何過去200年全球經濟飛速成長。
-
一週大事/輝達落腳北士科卡關 以哈達成停火協議(2025.10.6-10.12)
|全球《公視新聞網》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,關注焦點包括:輝達落腳北士科卡關、以哈達成停火協議、諾貝爾獎揭曉、川普再派駐國民兵、花蓮災後復原、賴清德國慶談話、福衛八號首顆衛星將升空。
-
匈作家卡撒茲納霍凱擅寫末日 作品蘊含遠見獲諾貝爾文學獎
|全球今(2025)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匈牙利作家卡撒茲納霍凱(László Krasznahorkai),主辦單位讚譽他的作品震撼人心又富有遠見。國外媒體則評論他的寫作風格充滿哲理,而且帶有黑色幽默。
-
為委內瑞拉自由民主承受迫害 反對派領袖馬查多獲諾貝爾和平獎
|全球諾貝爾獎今(10)日傍晚揭曉2025年和平獎得主,由委內瑞拉反對派民主領袖馬查多(Maria Corina Machado)獲獎,並稱其為「在日益黑暗的環境中,讓民主之火繼續燃燒的女性」。馬查多去(2024)年原本要代表委國反對黨參選總統,但最後被法院以貪腐罪為由禁止參選。
-
諾貝爾獎成立逾百年 學者、各國官員具提名資格
|全球每年10月,是諾貝爾獎得主公布的重要時刻。諾貝爾獎是由1833年出生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起。他將發明炸藥所累積的大筆財富,用來表彰為人類帶來最大福祉的人士。100多年來,諾貝爾獎推動了科學各個重要領域,同時肯定人類在精神、文化與道德層面的努力,為世界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。
-
諾貝爾和平獎將揭曉 今年共338組提名
|文教科技和平獎即將在挪威奧斯陸揭曉,在以色列北部有農民在自家農田裡犁出「Nobel 4 Trump」,呼籲把和平獎頒給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。不過奧斯陸有民眾認為,川普雖然促成加薩停火,但不足以拿下和平獎。
-
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摘桂冠
|全球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(9)日出爐,由71歲的匈牙利作家拉斯洛·卡勒斯納霍凱(László Krasznahorkai)獲獎。諾貝爾委員會指出,他的小說充滿後現代主義,以誇張的怪誕風格為特色,「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,再次證明了藝術的力量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