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智慧醫療
-
台東擬提撥《財劃法》分配費用 加給全縣醫護人員盼留才
|地方台東馬偕醫院已經導入AI處方箋辨識包藥系統,讓藥師能更精準投藥,也和台東大學、工研院合作,提供應用場域,把研發的人工智慧醫療軟硬體在台東縣使用。不過台東縣最缺的還是醫護人力,因此縣府打算利用修正的《中央財劃法》分配給台東縣130億多元中,發給全縣醫護人員山僻地域加給留住人才。
-
-
全球首款華語AI醫療助理 工研院盼提升照護品質
|文教科技工研院今天發表,最新的AI人工智慧平台可以協助醫護人員從行政支援邁向臨床判斷,不僅可將文書作業時間縮短,也可降低離職率約50%到70%,而這也是全球首款專為華語醫療體系設計的AI醫療助理系統,未來將進一步推廣到全台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。
-
國衛院、部桃開發洗手監測系統 免監視器且準確率達72%
|文教科技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衛福部桃園醫院合作,開發全球首創的AI物聯網監測系統,只要醫護人員配戴「藍芽追蹤器」,就能得知醫護進入病房前後是否有落實洗手消毒行為,準確率達7成2,希望能藉此有效降低院內感染風險。
-
三班護病比獎勵金首撥付 27家未達標
|生活為了留任醫院護理人力,衛福部推動「三班護病比」制度,並在上個月底首度撥付5.47億元的獎勵金,其中最高的是林口長庚醫,獎勵金達4000多萬元,但還是有27家醫院未達標,其中包括6家衛福部所屬的部立醫院。護理團體認為,目前護理人力仍短缺,希望這筆獎勵金能直接進入護理人員口袋。
-
北榮全球首創智慧腦影像平台 用AI輔助診斷思覺失調症
|社福人權台灣智慧醫療有重大突破。台北榮總今(2)日發表全球首創研發的「智慧腦影像平台」,利用最尖端的醫療AI人工智慧技術,突破傳統臨床觀察的限制,提供客觀的生物學指標,輔助醫師診斷、評估「思覺失調症」,準確率超過9成,未來將開設智慧腦影像特別門診。
-
台灣未獲邀參與WHA 將在場外記者會爭取各國支持
|政治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在5月下旬展開,不過台灣已連續第9年沒獲邀參加。16日衛福部、外交部召開雙部長記者會,表示台灣尚未收到邀請函,但會循往例組成世衛行動團前往,並推動相關規劃參與;不過中國外交部15日表示,不同意台灣參加世衛大會。民間團體認為,與其加入美國即將退出的世衛組織,今(2025)年應把重點放在外圍國際團體互相結盟更重要。
-
Computex得獎名單揭曉 醫師助理等6成聚焦AI運用
|產經2025年電腦展在5月20即將正式展開,各界廠商已經開始熱身,今(13)日電腦展公布官方獎項得獎名單,其中有6成都聚焦AI運用。另外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則預計在本週抵台,12日晚間也吸引打批粉絲接機,不過目前僅黃仁勳的妻子和小孩現身。
-
0403強震考驗救護人員 災後心理支持與救災量能成課題
|社福人權去(2024)年0403強震,太魯閣發生大面積崩塌,超過千人受困,是國內少見的大規模山崩救災現場。搜救隊伍立刻集結,但落石、餘震不斷,途中也遭遇巨石擋道、通訊中斷等難題,如何在72小時的黃金救援時間內找到受困民眾,並且把人救出,還必須在最快時間有效救治傷患,都考驗前線的救災救護人員。但搜救隊員災後的心理創傷,是否有獲得妥適的心理支持?政府的救援單位是否也從這次經驗,全面提升救災量能?
-
AI虛擬角色跨足多元領域,重塑職場與日常生活【獨立特派員】
|文教科技藉助建模與動畫技術,以及會深度學習的大語言模型等科技,現在很多領域都會創造AI角色。醫療界已經有AI衛教師,可以用族語來跟原住民溝通;媒體界也將有AI手語新聞主播報氣象,甚至在重大災難時,即時用手語傳達逃生訊息。這些AI角色是怎麼生成,又是如何和人類協作、執行任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