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打詐專法
-
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去年上線 通報下架12萬則假訊息
|社會為了強化阻詐,數位發展部去(2024)年9月底建置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,至今已經確認約12萬則詐騙訊息,通報Meta、LINE等平台業者下架。而根據數發部統計,最常被仿冒的公眾人物是金融投資產業領域、企業跟財經界公眾人物都有,前3名分別是元大銀行、分析師何丞唐跟三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,其他像是網紅、主播都有入列。
-
詐嫌自白並繳犯罪所得可減刑 法務部不滿最高法院裁定提修法
|政治要強力打詐,去(2024)年立法院通過《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》重罰詐欺,不過也明定被告自白並且繳交犯罪所得可以獲得減刑,只是犯罪所得是「個人報酬」還是「被害人全部損失」,因此出現歧異。如今最高法院大法庭統一見解,裁定被告自白而且繳回「實際報酬」就可減刑。對此法務部表示遺憾,強調背離立法目的,將啟動修法來避免個案引用此見解出現不當減刑結果。
-
全球詐騙廣告橫行 Google用AI偵測最新趨勢
|社會全球詐騙廣告橫行,Google今(25)日發表年度廣告安全報告,指出全球去(2024)年就有高達6880億美元的損失,相當台灣去年GDP的86%;Google也發展利用AI幫忙打詐;數位發展部則強調,透過政府訂定清晰的策略以及公私部門合作,加強打詐力道。不過,國內詐騙案例仍頻傳,台東就出現婦人網路交友詐騙,所幸匯款時及時被行員以及警察攔阻。
-
抽獎贈理財書詐受害者50萬 內政部預告檢舉獎金最高達千萬
|社會台北有受害人在臉書參加抽獎送書,被騙說中獎後,又被拉到LINE群組,最後損失50萬。內政部表示,要提高檢舉的獎金,過去統一20萬,未來最高會有1000萬。
-
數發部攜手LINE推防詐動態警報 助民眾辨別詐騙手法、提升警覺
|生活網路詐騙猖獗,為了阻詐,數位發展部跟通訊軟體LINE合作,推出「防詐動態警報」,可以通知用戶近期詐騙風險高低。有鑑於社群平台詐騙廣告氾濫,不只公股銀行,部分民間銀行也表態跟進,不在沒有使用實名制的數位平台下廣告。行政院則希望銀行業者跟政府繼續合作,用數位簽章等技術來識別、驗證網路廣告的刊播者、出資者身分,從源頭打詐。
-
台灣遊戲全球市佔率不足3% 立委籲數發部助廠商行銷
|文教科技數位發展部近來積極推動打詐工作,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今(13)日在立院備詢表示,預計明(2025)年初落實廣告實名制,可望降低詐騙率。另外有立委關心,台灣身為數位科技先進國,但遊戲產業在全球市場市占率卻不到3%?就連台灣開發的遊戲收益卻無法最大化。黃彥男表示,會協助業者調整。
-
假車牌氾濫引交通與治安疑慮 立委籲修法重罰
|社會國內假車牌氾濫,依照官方查獲數據,今(2024)年前8月,相較去年整年暴增將近200人,不只引發交通疑慮,更有嫌犯利用假車牌犯案。就有立委點出,這類假牌交易目前仍充斥在社群平台,也建議修法加重處罰。
-
從Telegram創辦人被捕看言論自由與網路安全之爭 各國如何立法取得平衡?
|全球通訊軟體「Telegram」創辦人杜洛夫(Pavel Durov)8月24日在法國被捕,再次引發言論自由與網路安全的爭議。事實上,隨著這些「數位平台」成為當代資訊傳播的主要管道,包含歐盟與英國都開始立法對平台業者課予責任。台灣現階段立法進度為何?這些問責法案又可能衍伸哪些爭議?一次帶你看懂。
-
今年前5月警接獲1.5萬件詐欺案 刑事局擬恢復詐欺車手專區
|社會今(2024)年前5月,警方接獲的詐欺案已經來到1萬5000件,抓到的詐欺犯,車手佔了不少比例。其中,雙北市陸續抓到1名通緝在案男子,涉嫌做車手匯款,也查獲1名女廚師私下兼差車手,每接1單能賺3千元,在9天內接了10單。面對詐騙氾濫,如今刑事局研議,恢復停刊2年多的「詐欺車手專區」,提供全民指認。
-
AI換臉合成不雅片成詐騙新招 新北多位里長遭勒贖報警
|社會詐騙手法防不勝防,最近新北有多位里長都收到以AI換臉合成不雅影片,威脅要求私下買回影片,否則就要對外公開,警方獲報後已經展開調查,刑事警察局則建議,照片加上浮水印,可以降低冒用的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