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#同學

  • 名古屋主婦命案26年後偵破 嫌犯自首且是受害者夫同學

    |全球

    日本最近偵破一起發生在26年前的懸案,因為情節非常戲劇性,受到全國關注。這一件命案發生在1999年,名古屋一位32歲的主婦在自家被殺害,當時只有兩歲的兒子也在場。被害人的先生為了保留現場跡證,搬家以後繼續支付案發公寓的租金,當年的擺設完全沒動,連血跡都沒有清理,就是想要抓到凶手。26年下來花了2200萬日圓,相當於台幣4百多萬。不過愛知縣警方多年以來,動員超過10萬人力,前前後後訊問超過5000人,卻一直沒有找到破案的關鍵線索。直到上個(10)月底,DNA檢驗結果出爐的前夕,凶嫌突然向警方自首。被害人的先生知道這個人的身份之後,更是大吃一驚,原來凶手是他的高中同學,當年還曾經送巧克力向他告白,但是男方沒有回應,之後雙方也完全沒有聯絡,直到案發前一年的一場同學會,稍微聊了天,誰想到她會找上門來、還殺了自己的太太。從時間順序來看,凶手是告白被拒20多年之後才殺人,又過了26年才落網。警方表示,嫌犯的供詞符合案發情況,但詳細的犯案動機還有待釐清。

  • 「黃金葛」下毒報復男同學騷擾 台中地院判女童賠6萬

    |生活

    台中市一所國小2023年時,發生4名女學童將有毒黃金葛汁液摻進男同學水壺,造成男童嘔吐、腹瀉病就醫,男童家長事後對女童提告求償,日前台中地院判賠6萬1800元。不過,監察院另調查發現,遭下毒男學童事先曾對女同學有拉頭髮、評論身材等騷擾行為,向老師反映未果才下毒報復,為此也糾正學校等教育單位。

  • 嘉義縣校園霸凌 有學生攑gá-suh銃威脅同窗

    |台語新聞

    嘉義縣某一間中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!今仔日 (9/17) 早起,有學生提BB彈gá-suh銃威脅同學,夆脅的學生就通知家長去到學校;嘉義縣少年隊接著通報,也共這銃紮轉去調查。受害的學生和家長指控,長期夆欺負,就算學校介入處理,這个同學嘛是會用話來共霸凌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為台語文)

  • 嘉義中學校園發生霸凌 學生持BB彈瓦斯槍威脅同學

    |地方

    嘉義縣某中學發生校園霸凌事件,今(17)日上午有學生拿著BB彈瓦斯槍威脅同學,受威脅學生通知媽媽到校,嘉義縣少年隊獲報將槍枝帶回調查,受害學生和家長更指控是長期霸凌行為,校方表示,校園安全檢查有法規限制,會針對列管學生不定期檢查。

  • 宜蘭高職生持刀刺同學背部 送醫無生命危險

    |地方

    宜蘭縣一所高職傳出校園暴力事件,一名就讀二年級的男學生今(15)日上午10時許在教室持尖刀攻擊同班另一名男同學,被害同學背部被刺2刀,校方獲報後趕緊將被害學生送醫,沒有生命危險,行凶的男學生也被帶回警局作筆錄。校方初步了解,疑似兩人在社群平台有爭執,引發行為人不滿,憤而在課堂行凶。

  • 芬蘭8月起推新規 中小學生課堂禁用手機

    |全球

    台灣正在討論國中小學手機集中管理,而在北歐的芬蘭,暑假過後已經開始推行新規定,要求中小學生在上課時間不能使用手機。有學校表示,沒有手機之後,教室走廊又重新出現孩子的歡笑聲,認為新政策的效果超乎期待,但也有同學表達不同的意見。

  • 育成高中有學生下課搬布袋戲 網路引起轟動

    |台語新聞

    臺北市立育成高中,頂禮拜有學生連3工咧校內練習布袋戲,引起上百个學生圍觀,後來煞毋知按怎,第三工表演的時,雄雄予老師阻止。校方講,學生搬布袋戲怹表示肯定和鼓勵,毋過因為牽涉著有同學打賞,較無妥當。其實這个高中生,自細漢就對傳統藝術真有興趣,毋但會曉搬布袋戲,也會曉做尪仔衫和帽仔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)

  • 屏東2起校安事件學生衝突致傷 校方啟動校安通報機制

    |地方

    屏東某國中有男同學拿美工刀劃傷另一同學腿部,送醫縫了10幾針,家長質疑學校處置失當,持刀傷人的學生和家長事發後也沒道歉,校方調查雙方是好友,因為小事起口角而動手;屏東另一所高職也發生校安事件,男同學打傷女學生,起因於雙方在國中時就不和,兩起案件學校都啟動校安通報機制。

  • 英智庫揭中國施壓留學生 監控師生談論敏感議題

    |全球

    英國智庫UKCT「英中透明組織」在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,在英國院校念書的中國留學生,受到中國政府施壓,被迫去監控同學的言行,這顯示出中國政府正在壓制其他國家,談論與中國有關的敏感議題。部分中國留學生曾經向教授坦承,有時還會在返回中國後,遭到官員約談。

  • 校園手機禁不禁 師生家長怎麼看?【獨立特派員】

    |社會

    自2007年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問世至今才18年,從家庭、街上、公司、校園都有同一風景-人手一機、低頭滑手機。尤其在校園,老師台上教學、學生台下滑手機。記者採訪校方、老師、家長及學生,發現禁不禁手機是表面議題,檯面下則是權力衝突,以及疫情後跟108課綱上路都讓禁不禁手機的考量更為複雜,難用全面禁止一刀切的命令來規範。

相關標籤

近期熱門標籤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