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地層下陷
-
雲林農民種旱作減緩地層下陷 一期作節水量48萬噸
|地方為減緩地層下陷,中央、地方合力在雲林試辦「高鐵沿線特區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」,除加碼補助農民轉種玉米、毛豆等雜糧旱作,更輔導企業與農民契作契銷,今(2025)年示範區從去年34公頃擴大至100公頃,一期作節水量約48萬噸,相當190座標準游泳池用水量,有助緩解地層下陷。
-
爪哇島北海岸面臨流失危機 印尼宣布800億建巨大海堤
|全球印尼爪哇島北部沿海因為暖化與地層下陷,面臨嚴重的海岸線侵蝕流失危機,印尼當局宣布將投入800億美元,規劃一條長達700公里的巨大海堤加以保護,但財源跟工期都不明朗,居民更擔心會趕不上家園被淹沒的速度,此外相關生態衝擊,也讓專家憂心。
-
-
瑞典百年教堂面臨地層下陷風險 搬離原址5公里
|全球瑞典一座已有113年歷史的教堂,因超過一世紀的採礦正面臨地層下陷風險,當局18、19日兩天將教堂搬離原址5公里。雖然移動工程大約兩天,不過後續安置工程會花更多時間。根據基魯納觀光網站,預定2026年底重新開放。
-
有「廢」難清:廢清法啟動修法,廢棄亂象有解嗎?【我們的島】
|環境從台南學甲到彰化芳苑,各地魚塭或是農地遭到非法棄置廢棄物的事件頻傳,2025年5月底環境部推動《廢清法》修法,任意棄置廢棄物將加重刑責,未來事廢再利用的規範與管理,交由環境部統籌.....
-
雲林成龍濕地調控水位 降低後水鳥增加逾8成
|環境雲林口湖鄉成龍濕地近幾年因水位偏高,水鳥活動空間受限,為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與雲縣府、成龍社區合作,啟動水位調控,經2次試驗發現水鳥數量大幅增加逾8成,共記錄到46種鳥類,將從今(2025)年9月至隔年3月定期執行水位調控,希望吸引更多鳥類駐足。
-
高雄鳳山建案遭控釀鄰損 建商:願和解但賠償金無共識
|地方高雄鳳山文鳳路一處建案,遭附近3個社區的住戶及店家指控,社區因施工出現地層下陷,導致房屋傾斜位移、地面開裂及建築結構設施錯位等狀況,還影響到化糞池、污水溝及排水溝的排水。對此建商回應全案已進入訴訟,雖有意跟住戶和解,但賠償金目前雙方無共識,將再透過市府的鄰損調處協商。
-
研究指台灣紅樹林多由人為引入 僅剩大鵬灣為原生植物
|生活以往認知遍布海岸的紅樹林就是台灣標誌性原生植物,這個觀點現在要被打破。中興大學學者分析國內外文獻發現,西部除了屏東東港,其餘紅樹林都不是自然原生分布,而是從透過引進、人為栽種造成生態衝擊,環團認為河道出海口等區域應全面移除。
-
德黑蘭面臨空污、地層下陷問題 伊朗當局考慮遷都
|全球伊朗首都德黑蘭由於空氣污染、能源設施不足以及地層下陷等問題,常被認為生活環境不佳。目前政府正在考慮一項新計畫,將首都搬到南邊鄰近阿曼灣的海岸地區,只是這項工程需要興建大量基礎建設,恐怕難度不小。
-
中橫台8線路基掏空春節前搶通 今起單線雙向通行
|生活去(2024)年康芮颱風的超大雨量造成中橫台8線83K路基掏空,交通因此中斷。公路單位歷經兩個多月搶修,今(24)日起到春節期間全天候單線雙向通行,開放中巴和8.5噸以下的車輛通行。梨山地區的農民表示希望趁著在颱風季之前補強,讓梨山產業得以維繫。